
撰文:艾利康
这条信息不仅闪烁在海口和三亚的机场、火车站。如果你走得深入一些,在澄迈县,也就是之前的海南老城,“千年古县”,除了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外,在城市里穿梭的很多人,都是游戏行业的从业者。
他们大多来自位于澄迈县的海南老城科技新城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是更早看到这个消息,并感知到新风向的一群人。
就在封关正式启动前两个月,这些游戏人又聚在了“海南自贸港游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大会”。
游戏艺术家也借此机会跟这些或慕名而来的,或已经落户于此的游戏人们交流。对游戏行业来说,海南封关意味着哪些新机遇?海南游戏产业环境未来三年又可能呈现怎样的面貌?
完整做过游戏项目的人都知道,做游戏,最快乐的时刻,可能在创意案落定,进入执行阶段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十不存一,甚至百不存一的个人或团队,将创意落成实际的游戏作品,如果这个作品还希望在商业上做出成绩,那要考虑的事情,以及要遇到的问题,可能遭到的痛苦,更是数不胜数。
2025年,中国游戏产业和市场形态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中小型游戏研发来说,他们快乐的时间更短了,痛苦的时间更长了;需要做出决定的问题变多了,试错成本也变高了。
很多迷茫的游戏行业从业者决定走出研发的象牙塔,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不同的机会。
比如,近日在海南省澄迈县举行的“海南自贸港游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大会”,来参与的游戏行业从业者,主要是研发,而且彼此认识。所以这个活动的后半段,基本上变成了一种有一些建设性,也有一些唏嘘感叹,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展望的交流会。
等到活动结束,大家漫步在沙滩上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同一件事:“对于游戏的人来说,海南这个地方,真的可以当做‘避风港’吗?”
海南生态软件园事业群总经理唐尧,是活动上最忙的人之一。他说,他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新朋友。
“其实海南早就张开怀抱等大家来,为此做的准备也很多。我们基本的思路其实是,虽然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还有很多问题不是用钱直接解决的。因为在整个产业层面,游戏企业的需求很独特。”
这次海南自贸港游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大会就宣布了很多帮助解决问题的新政策,其中比较核心的包括:
税收优惠:“三税”政策,通过零关税和“一负三正”清单、“双15%”低税率和减税制,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人才福利;
金融红利:利用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创新金融工具以缩短审批时间、扩大对象范围、提高资金额度,便于自研回收资金和投资海外产品;
海外合作:跨境服务门槛降低,通过全国最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率先实行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三张“零关税”清单,以促进外资入境和降低进口成本。
唐尧的结论,也符合资本市场对游戏行业的预判。如今很多投资机构都在跟更有经验的专业发行公司合作,除了不干预策划、执行和分包决策等制作流程,其他从前期预热到渠道买量,测试、送审、宣发、平台合作等等,投资方输送经验和人脉资源,可能产生更高的性价比。
所以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会根据研发团队的需求,重新估计产品研发阶段的投入,然后将其余部分的投入,以协议价委托给长期合作的发行公司。
而对于海南,尤其是澄迈的生态软件园来说,“生态”指的就是产品研发中的增值服务,比如美术外包,音频外包和海外需求等等。
随着大公司提前入驻,抢占海南的金融优势之后,第二波慕名而来的,则是一些已经有过完整的项目经验,熟知项目流程,且目前有在研产品的中型研发公司。他们对于项目的预算分配有明确的概念,而目前海南生态软件园能大幅降低他们的成本。
来自杭州的千乎网络,如今将他们的新游戏《辉烬》放在了海南。联合创始人王默涵对于本次活动上发布的各项政策,都在仔细分辨和消化。
“最开始本来就是想利用海南这边的一些好政策,减轻运营成本,但现在确实认真考虑在这边设立个研发部门的可能性。”
王默涵说,“虽然这些都言之尚早,但能越早来到海南这边,我们提出的很多需求就越能得到重视。比如现在很多大公司的手游运营入驻,政策已经向渠道买量、活动运营这块倾斜,这方面的扶持也是优先落地的。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如果我们的研发放到这里,能获得更针对我们研发方向的新扶持政策?我觉得是可能的。”
而海南天际线咨询的CEO孟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的公司在海南游戏产业成型之前就落在海口,他认为,之前大家觉得海南没产业基础,但这可以转换成优势,意味着可塑性很强。
“现在腾讯、冰川、三七、西山居等等都过来设立分公司,也有米壳游戏(Microids)这样很成功的海外发行,这其实让海南对于成品游戏的运营已经有一定的熟练度了。下一步,就要在产品研发的发展上寻求一个方向。”
孟晨提到的发展模式,类似“蒙特利尔模式”。
1997年之前,加拿大蒙特利尔以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和工业城市闻名。直到育碧将自己的研发工作室落在此地,自那之后,EA、华纳兄弟、THQ、Behaviour和Gameloft等游戏大厂都将研发中心迁往此地。
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影视行业和设计行业,随之而来的则是金融业。单就游戏产业来说,蒙特利尔现在是最理想的行业生态聚集地之一。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成都。2008年,育碧成都正式开业,至2015年左右,围绕着游戏产业打造的产业园区、研发工作室和生态服务都在快速发展。
到2021年,国产游戏产业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时,成都自然而然依靠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在产品研发方面动力十足,很多国内大厂也都在成都设有研发中心,或重点考察和投资成都的游戏项目。
很显然,海南了解这个模式,也认可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先期投入。比如引入成熟的美术外包公司名匠网络,除了看中后者在美术外包方面的雄厚实力,以及有通畅渠道接触成熟的研发公司和国内大厂的商业项目,而且他们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也有成型的体系和大量能够复制的经验。
“我们落地海南之后,马上就会跟当地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我们自己也会做招生,专门针对游戏美术培训做长期和短期的课程。”名匠网络海南分公司负责人肖丽容说,“同时还会通过自研和外部合作的项目,给到优秀学员们更多实践机会。”
(位于澄迈县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
这样长期投入,某种意义上也是将成熟的商业项目的产能,逐步转移到海南,未来也有望跟已经把运营中心搬过来的大厂形成合围之势。可以说,这是培养产业生态的一种保底方式。
但风险也同样存在。到目前为止,参加活动的人还无法说清楚,这些基础建设究竟是为了哪个项目而造,或是为哪个具体目标发挥作用。
此前,海南当地就走过弯路。比如在建立初期,园区和澄迈政府合作,推出了推广券,扶持在海南首次上线运营的游戏。但实际上,每个渠道的流量,甚至同一渠道不同端口,不同时间的流量的价值都天差地别。最终结果,尽管这些流量都到账了,但对于游戏的帮助并不算多。
好在沟通机制是顺畅的,每次决定都会根据效果而迅速复盘,并向相关部门反馈;而到目前为止,反馈都能得到有效调整。
比如上述提到的流量采买,园区已经跟各方在积极沟通,准备改善未来对渠道流量的采买方式和评价体系,虽然具体细则还未出炉,但多家企业表示,未来这套体系的运行中将加大企业实际使用效果反馈的比重。
在海南澄迈,也有很多重新振作起来的乐观者,比如从成都飞过来的音乐游戏制作人李冠言,还有早就在海南这边迎接朋友们的游戏制作人李淳。巧的是,游戏艺术家曾经追踪过他们作品,分别是一罐盐工作室的《去远方》和猫事多工作室的《卡牌迷境》。
这两款游戏的口碑很不错,但商业成绩难称亮眼。为此,两个人痛定思痛,一个将原来的研发团队骨干解散又重塑,迁到成都,重新开发一款“节奏天国like”的游戏《动物城咖啡店》;
另一个将研发团队留在武汉,让他们好好搞新作《迷途猫的灵魂碎片》系列和桌面游戏《毛茸茸食堂物语》,自己孤身走海南,去到名匠网络海南分公司“打工”。
“新游戏的研发,已经差不多有模有样了,发行也跟心动谈好了,那我觉得,得尝试一点新事情,毕竟在这个行业里,不进则退。”李冠言这么描述自己的未来规划。
而现在,李冠言和李淳分别在跟海南生态软件园,接洽园区接下来两个最大的案例——未来园区要落地两个顶尖水准的动捕棚,以及880平米的游戏音频制作基地。他们也是首批在跟澄迈政府和园区接洽,并取得显著进展的企业之一,两人均已经在规划下一步的方案。
而且在海南封关后,将会面向80多个国家免签,两个人也不约而同地计划将业务范围往海外推进。毕竟对于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很多欧洲游戏开发厂商来说,将动捕、美术和音频的制作成本放在海南,相比本土能大幅下降,同时还能更早更快地接触中国市场。
跟各方协调,细节和工作量是巨大的,这其中就包括场地建设和设备采买以及维护。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是要在建设完成后才开始。
李淳表示,比如技术人才的招募和培养,相对好解决一些;但如果想让海外的客户愿意来海南,来使用一站式服务,那不光是宣传和商洽要到位,首先要先运行一些实用案例,才是必不可少的。
“让大厂和海外的客户看到,我们这里的设施不但运营得很好,而且只要过来,一站式都能解决。这些都需要有明确计划和时间表去推进,而且要至少两、三年的筹备和发展期。”
比起李冠言,李淳跟海南生态软件园,以及各方相关的部门和公司接触得更多。对他来说,海南对于游戏产业的发展确实有利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发展逻辑上,他得到的反馈是能自洽的。
对于“海南能不能成为如今中国游戏开发者的避风港”这个问题上,李淳投了信任票。同样的,他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尽一份力,用好手上的资源,让自己踩过的坑,经历过的痛苦,同行们尽量少经受一点。而关于这一点,他认为,目前在海南正在努力着的伙伴们,都已经达成了共识。
在这次澄迈的活动上,已经在海南扎根的游戏人,跟来自岛外的朋友们交谈着,并告诉大家,在这里,只要你想,或是真的有需求,是真的可能看到改变。而这,在岛外的世界里,可能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
而朋友们则回应着礼貌的微笑,或不语地思考着。直到夜深人静,篝火只剩余烬,随着海风摇摆的,只有椰树棕榈,以及温柔的浪花。再纷乱的思绪,也会被海南的夜色所化解。
明日一早,大家又将各奔东西。但李淳觉得,大家还会再回到这里,重新聚集起来,做一番更好的事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