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025年南通市国有企业网络安全优秀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完美收官,获奖作品新鲜出炉。本次征集活动由南通市委网信办、南通市国资委主办,央广网江苏频道承办,旨在切实做好常态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网络安全进企业,提升国有企业网络安全底线意识和防护能力,有效引导企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由南通市大数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作的《安全共生》荣获二等奖,跟随视频,一起欣赏。(来源:南通市委网信办)
由南通市大数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作的《安全共生》荣获2025年南通市国有企业网络安全优秀原创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
近日,一女士因在户外登山时背包和衣服上有吊牌,被网友质疑留着吊牌准备退货,更被称为“吊牌姐”“吊牌战士”。随后,该女士澄清,背包系2025年9月购入,衣服是2023年买的,早过了退货期,因为吊牌内有寻亲公益广告才一直留存。然而,澄清之前,其社交媒体账号私信、评论区遭遇大量谩骂。
一个小小吊牌怎能引发如此猜测?众多网友为何仅凭一段视频就对陌生人恶语相加?这件事,再次引发我们关于网络暴力的思考。
网络暴力,普遍认为是一群人在网上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集体围攻”,可能是恶意评论、人身攻击,甚至是造谣诽谤。轻则损害个人尊严和权益,重则对当事人造成心理创伤,乃至导致其崩溃自杀。
过去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发。杭州女子取快递视频被谣传为“少妇出轨快递小哥”后患上抑郁症,粉头发女孩晒与爷爷合照后被恶意营销招来网暴最终自杀,可见网络暴力的杀伤力之大。它不是一句简单的批评或责骂,而是一把刺向当事人心理的利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普遍恶意营销和造谣,一些人正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实施网络暴力。例如本次“吊牌战士”事件,不少网友化身“正义判官”,指责当事人不剪吊牌的行为是“退货套路”“羊毛党”。而实际上,所有的指责仅因猜测,并无实据。仅凭一些碎片化信息甚至某个符号就对一个人产生恶意过于武断,这种武断足以将对正义的追逐变作难以控制的暴力。就像“吊牌战士”事件中,除了无端批评女子恶意退货外,还有人开始攻击其长相以及地域,这已经不仅仅是盲目跟风,而是妥妥的网络暴力。
正义,永远值得期盼和捍卫,但我们应当警惕,对正义的追求会在特殊情境中以暴力作为结果或代价。
网络不比现实生活,“眼见为实”的习惯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环境所弱化,让真相越来越难被看见。当人被伸张正义的快感支配,理性思考能力则容易在认知偏差中被消解。尽管很多人参与某件事的讨论并非出于恶意,但一句句看似正义的指责涌向当事人时,就可能汇聚成网络暴力的洪流。
值得欣慰的是,“吊牌战士”的乌龙事件在短时间内得以拨云见日,正义之声很快盖过了虚假的正义狂欢。滑雪服品牌负责人赠送给当事人一套全新的滑雪服和帽子作为其保存吊牌的答谢,不少网友在当事人澄清视频评论区发出理性呼吁:“不要站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毫无证据地去攻击别人。”“不要听风就是雨,一定要看清楚事实真相才评论。”
法规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之下,反对网络暴力成为共识,但也应认识到,每个人还需厘清公共表达和网络暴力的边界,少一些无理由揣测,多一些理性思考。当还未看到事实全貌时,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尽管一个人的评论、评价看似无足轻重,但当“雪崩”真正发生时,每一片雪花都有无法逃避的责任。(苑青青)
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苏ICP备0501220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2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