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有只军工股开盘15分钟直接封死涨停,封单量高达50万手,而同一天另一只AI概念股第二天涨停时,成交量竟然比第一天缩了60%。
这可不是什么运气,而是背后有一套连很多老股民都没完全弄明白的规律在起作用。
这种看似疯狂的走势,其实是由一套“量价与逻辑”的双重密码在操控。 弄懂这个密码,你就能在每天几千只股票里,快速揪出那些有涨停潜力的狠角色。
抓涨停就像破案,量价关系就是最直接的现场痕迹。 主力资金只要动了,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你只需要盯住三个最关键的证据。
第一个证据是涨停的强度。
真正强势的票,根本不会给你太多犹豫的时间。 它们通常会在早盘30分钟内一口气封板,而且封上之后就再也不开了。 就像昨天那只军工股,开盘15分钟涨停,盘面上挂着50万手的买单,这就像是在大声宣布:“主力今天就是要做多,谁也别想砸开! ”相反,那些拖到下午才涨停,或者封板后反复打开的,多半是虚张声势。
第二个证据藏在量能变化里。 这里有个经典套路叫“首板放量、二板缩量”。 第一天涨停时,成交量大幅放大,这叫主力在抢筹码,完成换手。 等到第二天继续涨停时,成交量反而比第一天缩了,比如缩了30%到60%,这说明什么? 说明头天进来的资金根本不想卖,筹码被锁定了。 昨天那只AI股就是教科书,二板量能直接缩了六成,这等于告诉你主力控盘度极高。
第三个证据得分时图上看。
涨停前那波拉升,如果是真抢筹,分时线会走得特别陡,几乎是垂直向上,而且伴随着密密麻麻的大单成交。 你感觉这股价像是被硬生生买上去的,而不是磨磨蹭蹭涨上去的。 这种“垂直拉升”形态,是资金急不可耐的表现。
光有量价痕迹还不够,万一是主力自导自演呢? 所以你得给这个涨停找个“逻辑靠山”,看看它凭什么能涨。
首先得看它是不是站在当下最火的热点上。 比如昨天整个新能源板块都在涨,政策利好不断,业绩也普遍预增,这时候板块里冒出来的涨停股,底气就足。 因为它不是孤军奋战,有一帮兄弟一起冲。 要是某个股票突然涨停,但它所在的板块全在下跌,这种脱离主线的独狼,多半是一日游行情,追进去很容易站岗。
其次,得看看它的筹码结构干不干净。 什么样的股票最容易拉? 就是那些盘子不太大,里面又没太多机构蹲着的。
通常流通市值在20亿到50亿之间的票,资金拉起来不费劲。
昨天涨停的那只机械股,流通盘才35亿,前十大股东里也没什么机构重仓,这种票拉起来就很少会遇到机构砸盘。 如果一只股票里挤满了公募基金,涨停当天很可能就被它们砸盘兑现了,你根本玩不过它们。
知道了原理,怎么用呢? 把整个过程压缩到一分钟,变成可执行的流水线操作。
前30秒,专注做量价筛选。 打开昨天的涨停股列表,先把那些尾盘才涨停的、中间炸过板的统统删掉。 只留下早盘30分钟内封死涨停的。 接着看封单量,起码得大于10万手才行。 最后核对量能,是不是符合“首板放量、二板缩量”的特征。 这三步做完,剩下的股票就没几只了。
中间20秒,用来验证逻辑。
快速翻看这些股票属于哪个板块,然后看看这个板块昨天的整体涨幅。 如果板块指数都涨了3%以上,说明它是市场主线,有板块效应加持。 接着按F10,瞅一眼流通市值是不是在20-50亿之间,再看看前十大股东里机构多不多。 如果机构扎堆,也最好放弃。
最后10秒,做风险排查。 快速确认一下这只股票在涨停当天有没有发什么利空公告,股价是不是已经涨到了历史最高位附近。 如果一切正常,就把止损位设定在昨日涨停价下方3%的地方。 万一明天走势不对,跌破这个位置,坚决走人,这是保命的安全底线。
这套公式用起来顺手,但几个常见的坑也得绕着走,不然照样吃亏。
第一个坑是迷信单一指标。
有些人光看见涨停就兴奋,根本不看量能配合。 结果可能遇到的是资金尾盘偷袭的假涨停,比如某只股票昨天看着封板了,但全天缩量严重,第二天直接低开低走,跑都跑不掉。
第二个坑是忽视逻辑的时效性。 再好的量价形态,如果碰上的题材已经过气了,也难有作为。 就像前段时间的元宇宙概念,板块热度早就退了,昨天虽然还有个股涨停,量价也好看,但今天就直接回调了。 炒股票要炒在风口上。
第三个坑最要命,就是没有止损意识。 一旦股价跌破了你的止损线,别幻想,别犹豫,立刻执行纪律。 侥幸心理是散户亏损的最大根源。
这套公式不是死的,得根据市场环境微调。
比如在牛市里,大家对回踩的容忍度更高,跌破涨停价5%再止损也许也行。 但在熊市里,标准就得严一点,二板缩量的标准可能要提高到缩量40%以上才安全。 昨天基建板块爆发,板块里同时有3只股票都符合“早盘封板 主线贴合”的特征,这种板块共振的信号,成功率就比单打独斗的股票高得多。
从游资的视角看,他们的“打板”策略,本质上就是对这种量价强势信号的即时确认。 他们玩的也是这个逻辑,只不过动作比你更快而已。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