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折扣巨头的中国提速信号。
作者:静淇 编辑:喻博雅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10月10日「零售商业财经」获悉,奥乐齐中国的管理层变动落定:原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Schwaiger卸任,现任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的陈佳正式接棒CEO,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与此同时,中国区主席陈有钢将在年底荣休。
图源:领英
这场人事更迭发生在硬折扣赛道最拥挤的时刻,超盒算NB(原盒马NB)门店数已近300家,美团“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等新玩家正加速入场,而奥乐齐入华6年,截至目前门店数量仅79家。
百年零售巨头的中国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如今陈佳掌舵,她所面临的,不仅是如何让奥乐齐跑快点,更是如何让这家德国企业真正融入中国市场的消费脉络,而这,亦成为行业当下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01 换帅不是偶然,“慢半拍”的奥乐齐需要“快跑”
奥乐齐的管理层调整,某种程度上是被行业节奏和自身瓶颈推着走的结果。
从2019年在上海开出首店起,Schwaiger带领团队完成了德国硬折扣模式的初步落地。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数据,其单店年销约3600万元,在千平米级零售店铺中表现亮眼,这一成绩也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但他的战略相对稳健,6年时间始终扎根上海,2024年门店总数停留在55家。
图源:CCFA“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
殊不知,同期的硬折扣赛道早已进入狂奔阶段。
《2025 中国零售行业展望》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超盒算NB仅用两年多就开出近300家店,是奥乐齐当前规模的3倍还多;连美团、京东都陆续下场,行业竞争从“蓝海”变成“红海”。
反观奥乐齐的“慢半拍”,意味着它不仅错失了市场窗口期,还导致规模效应难以释放,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与本土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
图:ALDI奥乐齐杨浦长白228街坊店
我们认为,陈有钢的荣休标志着奥乐齐入华“奠基时代”的终结。
这位曾任职麦肯锡的咨询老兵,主导了初期的本土化框架搭建,还敲定了“社区平价”的核心定位。但随着赛道进入“贴身肉搏”阶段,市场更需要能快速决策、狠抓效率的实战派管理者,而陈佳过往的履历与行业经验恰好满足这些需求。
“陈有钢荣休后,想要进入硬折扣赛道的实力玩家可以邀请其作为品牌顾问,这是一个绝佳机会。”行业人士向「零售商业财经」表示。
图源:奥乐齐官网
对奥乐齐全球而言,中国市场的权重正在提升。作为集团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中国区必须从“试点期”转向“规模化期”,这要求管理者既懂全球硬折扣逻辑,更通本土消费玩法。
2023年2月起任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的陈佳,其交出的成绩单足够有说服力:推动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90%,推出“超值”系列爆款,并主导实施“硬折扣”本土化扩张策略;在门店运营层面,延续奥乐齐全球标准化模式,通过整箱陈列(SRC)、数字化管理和自助收银系统,将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以内,仅为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在门店扩张方面,2025年3月启动“出沪入苏”战略,4月苏州、无锡首店同步开业,截至9月底已在苏锡昆新增7家门店;更重要的是,陈佳还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即时零售业务占比超30%。
图:陈佳领导奥乐齐门店扩张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陈佳能够将奥乐齐中国从试点市场培育为集团核心市场,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基于此,奥乐齐中国区的高管变动就是从“建模式”正式转向“抢市场”的战略切换。
02 接下来怎么打?,扩张、供应链与品控的考验
伴随着美团、京东、超盒算NB等对手的快速布局,奥乐齐显然没有更多的试错时间。那么接过帅印的陈佳,又会带领奥乐齐如何应对市场变化?
我们认为,区域扩张会是首要动作。
从目前布局看,“长三角密集覆盖”是既定路线。奥乐齐中国截至2025年9月底共有79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昆山等城市。按照这个节奏,2026年大概率会向杭州、宁波等万亿GDP城市突破,同时深耕太仓、常熟等县域市场,目标把门店数扩至200家。
图:奥乐齐部分门店分布
当然,扩张速度必须踩准,一旦太快可能导致供应链脱节,太慢则会被超盒算NB等硬折扣玩家抢占社区点位,这对团队的执行力是极大考验。
供应链升级,则是降本的关键。
目前奥乐齐沪外门店的物流成本比上海高,且苏北地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直接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我们正在构建‘上海研发+江苏生产+区域配送’的闭环体系。”陈佳在2025年上半年表示,将通过供应链区域协同降低运营成本。根据规划,奥乐齐将在两年内新增15家江苏门店,2026年实现省内采购占比30%、物流成本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这一数据直指盒马江苏区4.8%的物流成本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速扩张中,奥乐齐的品控问题也暴露出其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据公开投诉信息显示,2025年7月以来,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食品中出现异物、水果腐烂等问题,部分消费者称维权时曾遭遇门店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的质疑;据黑猫投诉平台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0日,奥乐齐相关投诉已达221条,其中超40%发生在2025年,苏州、无锡的新店也卷入争议。
硬折扣模式对价格敏感度高,如何在扩张中守住品控,将会是长期考验。
结语:
奥乐齐的换帅,也展露了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从“用全球标准教育市场”到“靠本土经验适应市场”的心态转变。陈佳的上位,是奥乐齐对行业节奏的妥协,也是抓住折扣零售机遇的最后机会。
未来两年,会是奥乐齐中国的生死线。如果能实现长三角200家店的目标,把物流成本压下来,再稳住品控口碑,大概率能在硬折扣赛道占据一席之地;但如果在扩张中失速,或者陷入“低价伤质”的恶性循环,很可能被超盒算NB、美团等本土玩家挤压出局。
百年ALDI的中国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
陈佳要做的,不仅是让奥乐齐“跑快点”,还要既快又稳。这场仗打赢了,外资硬折扣超市在中国会有新的生存法则;打输了,可能就会成为赛道狂奔中的又一个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