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乡土调查怎样搞?
长沙走马楼出土的西汉简牍《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乡级土地赋税记录文献。该文书记载了西汉武帝临湘县(今长沙地区)都乡的垦田数据及相关税收信息。
《都乡七年垦田租簿》上栏(左)、下栏(右)。现藏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一本两千年前的“土地台账”
这份租簿堪称一部严谨的“土地台账”,系统记录了当时临湘县都乡的各类土地数据:不仅包括总面积(“提封”)、宜垦未垦地(“可垦不垦”)与不宜垦地(“群不可垦”),还精确统计了已开垦的“垦田”面积。
更难得的是它首次揭示了西汉中期的田租征收细节,如亩均税额、总税额,并明确区分了免税田(“出田”)与应税田(“定入田”),其制度设计之周密,令人赞叹。
★“上计制度”的实物见证
租簿的发现,印证了秦汉时期已趋完善的“上计制度”。自先秦起,地方政府就需统计辖内土地、人口、赋税等数据,逐级上报中央,成为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管理手段。
“长沙丞相”铜印,现藏于湖南博物院。
★穿越时空的治理智慧
这份两千年前的乡土调查报告展现了当时国家治理的精细程度。其严谨的数据分类、清晰的计税方法,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都乡七年垦田租簿》不仅为研究西汉时期乡级垦田租簿的文书形制与内容构成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中国的治理智慧。
【简牍展览信息】
4月18日,“简牍不简——简牍文化主题展”在长沙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精心选取30个生动的简牍故事,从典籍文献、政治制度、民俗风情等多个维度,带领观众探寻简牍中蕴藏的千年历史密码。
简牍虽小,却承载着大历史。简牍不简,它如历史长河中的舟楫,带领我们追溯千年前的华夏之光。此次“简牍不简”展览,希望以竹木为舟,渡历史长河;以墨迹为弦,奏文明清音。欢迎前来观展,一起来看看这些老竹片,读读褪色的旧字迹,感受中华文化永远鲜活、永远向前的生命力。
主办单位: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承办单位:长沙图书馆、长沙简牍博物馆
展览地点:长沙图书馆一楼知书廊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法)马伯乐,(法)白乐日著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K220.7/107
本书由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遗著和白乐日的续写汇编而成,从社会史、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梳理中国古代(上迄商代,下至宋末)的各项制度——官制、选官制、兵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财税、货币、交通、商业管理等。本书不仅巧妙地结合了法国传统汉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还针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宏观地梳理,是法国汉学史上罕见的佳作,向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简洁明晰地勾勒出中国历史上制度变迁的脉络。
《制土域民:先秦两汉土地制度研究一百年》
徐歆毅著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F329.02/10
土地制度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史学广受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问题。本书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史学史的实际来说,土地制度史研究发轫于近代史学在中国确立的背景之下,它的深化又与近代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相关联,本书以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为线索,考察近代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嬗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确立过程;二是历史的实际而言,本书对先秦两汉土地制度的“爰田”“使黔首自实田”“公田”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周秦之际的社会转型、制度变革沿着原有路径缓慢循序演化,土地制度的变革不曾发生断裂式变化,并不存在所有制变革的意义。
《中国古代赋税徭役》
魏莹编著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F812.92/3
《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之一,书中介绍了古代赋税徭役的有关内容,包括汉代之前的赋役演变、从魏晋到唐代的赋役演变、宋元时期的赋役演变、明清时期的赋役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有关内容。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愿被转载,请联系我们。)
来源 | 长沙图书馆·典藏管理部
供稿 | 罗慧娴
初审 | 陈宇佳
终审 | 徐佳、陈卓
编辑 | 金帅岳
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
长沙图书馆在哪里
友情提示
自2025年9月20日起,滨江文化园停车区域开启收费,建议读者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