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大举买走1.6万亿,但偏偏不是英国、日本
美国国债越堆越高,最新读数已经冲过35万亿美元,光是2025年要到期的就有9.2万亿。如果没人捡盘子,利率说蹿就蹿,华尔街都得打冷颤。结果,一个谁都没太当回事儿的群体突然顶了上来——稳定币发行商。
先看看老牌买家。日本手里还有约11510亿美元,英国握着8990亿美元,中国大陆大概7300亿美元。可今年事儿多:特朗普刚把关税又往前拱了拱;巴以火线不断;俄乌僵着。三面夹击,拍卖会里的老客户明显兴致不高。
这时,锚定美元的数字代币火了。按GENIUS法案规定,发行方必须用真美元或短期国债做 1:1 储备,还得每月公开审计。法案在2025年7月过关,18号总统签字,稳定币一下子从灰色角落被请到联邦灯光下。
监管牌照落袋,支付场景迎来春天。跨境转账份额已经冲到37%:菲律宾工人发工资,印度程序员收外包,甚至战火中的乌克兰家人汇款,都靠它零手续费、秒到账。通胀飘红的阿根廷街头,人们掏手机就扫码换币,能扛一扛本国钱的跳水。
钱涌进来,发行方就去扫国库券。截至7月,稳定币阵营直接握住了1820亿美元债券;光Tether就买了1050亿,外加213亿间接资产;Circle把552亿短债塞进自家金库。总市值从年初的2000亿蹿到2800亿,季度涨幅22%。利息在5%附近晃,换算下来,100亿美元储备一年白赚5亿——这可是真金白银。
分析师算得更远。Citi给的基准模型显示,到2030年发行量大概率摸到1.9万亿,牛市情形甚至指向4万亿。其中有条醒目的红线:1.6万亿这个投影,已经能把日本、英国、中国的持仓加一起甩在身后。数字币公司如今挤进前二十名债主席位,还在悄悄往前串。
造币节奏也跟着疯跑。Circle在二季度新铸了422亿美元USDC,同比高出21%;USDT独占59%市场份额,市值冲到1680亿。监管层面更松:德州奥斯汀批出首批执照,储备托管给BlackRock,审计由Deloitte盖章,声称100%覆盖。
技术圈看热闹不嫌事大。Visa、Stripe抢着把 API 接进钱包,开发者大会上演示的结算速度把传统银行甩几条街。BIS统计显示,稳定币把3个月期T-Bill收益率压低了2–2.5个基点,相当于帮财政部省下一笔不小的利息。就连6月到期的1320亿美元本金加150亿美元利息,也被轻松滚到了下一期。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玩意儿像救生圈:汇率掉坑时,锚住美元就不心慌,还能拿来买天然气和石油。可问题也跟着起:资金源源流向华府,债山被垫得更高;链上转账绕开SWIFT,银行账本里查不到;FBI的洗钱报告里,相关案例占到15%。
企业更是玩出了花。特斯拉得州厂贴二维码发薪,沃尔玛收银小票直接扣 USDC,苹果审核新 SDK,亚马逊仓库里叉车司机刷平板就结算。私人铸币的味道越来越冲,让人想起历史上一堆“地方钞票”崩盘的故事。
假如市场一旦恐慌,锚定的还是波动不断的国债,挤兑风险谁来兜?美联储做过压力测试,曲线直掉悬崖;国会拉来官员开听证;欧洲央行敲响警钟;G20罗马峰会紧急加条议程;中国央行模型里把风险箭头标得红彤彤——态度很简单,先看清再动手。
现实却在加速。8月,外国投资者托管的美债破了9.13万亿纪录,稳定币那块只有1820亿,但每日链上结算已超1000亿。10月,白宫发布数字资产指南,市场把日均清算体量往50万亿的天花板按。与此同时,北京、伦敦、东京三地央行交换文件,盯紧这头“黑马”的脚步。
从眼下看,稳定币确实帮美国松了肩膀,债市没再失速,全球支付也快了不少。但那条“1.6万亿影子持仓”常常在深夜飘出来提醒:当收益和效率被狠狠塞进一个私营的钱袋子里,风险也许同样在里面发酵。接盘侠是不是英雄,得看下一次风浪来时漂不漂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