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近日密集发布四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对旗下4只产品进行基金经理调整。此次调整中,原基金经理蒋科因“工作安排”离任广发睿杰精选,由陈韫中接棒;其余三只均从单人管理转变为共管模式。据wind数据,其中除广发睿杰精选成立时间未满3年,其余三只产品近3年均录得亏损,均跑输业绩基准超30个百分点。
广发基金此次基金经理调整,延续了近一年以来的“增聘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剔除近一年新成立产品(仅统计初始份额,下同),广发基金近一年已有64只基金新聘基金经理,有13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合计占旗下基金总数近20%。其中,2025年以来已有4位基金经理“清仓”卸任,包括曾经的“百亿”基金经理邱璟旻、张东一。在此背后,去明星化、转共管模式与调整绩差基金经理成为共性。
四只基金同日变更基金经理,共管成趋势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广发基金完成四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调整。此次调整中,原基金经理蒋科因“工作安排”离任广发睿杰精选,由陈韫中接棒;广发诚享混合增聘叶帅、观富钦,与郑澄然共管;广发瑞锦一年定开混合增聘曾质彬、叶帅,与唐晓斌形成三人管理团队;广发兴诚混合则增聘刘彬,与郑澄然共同管理。
从公告披露的个人履历看,广发基金此次新增聘的基金经理在证券投资管理行业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磨砺。其中,陈韫中拥有9.7年证券从业经验,wind投资经理指数显示(截至10月10日,下同),其投资年化回报为4.57%;新增与郑澄然共管基金的叶帅、观富钦、刘彬证券从业年限分别达8.8年、14.3年、14.3年,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三人投资年化回报分别为8.92%、7.25%、16.94%。
曾质彬拥有9.3年证券从业年限,于2016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历任量化投资部研究员,量化投资部、稳健策略部投资经理。从简历看,2025年3月14日,曾质彬首次参与管理公募基金——担任广发估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四只基金中,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此前由郑澄然单独管理的广发兴诚混合、广发诚享混合规模(合并份额计算,下同)最大,分别为22.03亿元、15.39亿元;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0日,两只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分别约-36%、-37%,同期分别跑输业绩基准近63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广发瑞锦一年定开混合规模1.21亿元,此前由唐晓斌单独管理,当前变成了三人共管;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0日,该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约-7.5%,同期跑输业绩基准约3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郑澄然、唐晓斌在管基金总规模均超百亿,分别达135.23亿元、147.74亿元;wind投资经理指数显示,两人投资年化回报分别为1.04%、10.26%。
四只基金中,广发睿杰精选规模最小,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仅有0.18亿元,于2023年11月24成立;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约20.7%,同期跑输业绩基准约8.9个百分点。
年内4名基金经理“清仓”卸任,近年业绩不佳
从产品类型看,广发基金此次变更基金经理的产品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属于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含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基金,下同)范畴。
“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大厂”是广发基金的重要标签,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0日,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经理有87名。其中广发基金旗下有9名,数量最多;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均拥有7名,跟随其后。
特别在2019-2021年的上涨行情中,广发基金因刘格菘、郑澄然等明星基金经理在当时的“造星运动”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曾经的顶流基金经理因业绩波动,明星光环逐步褪色,公募机构加快向平台化投研体系转型,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据wind数据,截至10月10日,广发基金近一年已有77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占旗下全部产品比例达19.5%。其中,涉及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达34只,占比44%。
2025年以来,广发基金年内已有4名基金经理“清仓”离任,包括邱璟旻、张东一、武幼辉、张笑天,4人均为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经理;Wind数据显示,上述4人当前在管基金规模均已归零。其中,邱璟旻和张东一都是在广发基金深耕多年的“老人”,二人管理规模在2021年左右均达到百亿元以上。
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截至各自“清仓”卸任日,邱璟旻、张东一、武幼辉、张笑天近3年的投资收益分别为-49.97%、-17.36%、-34.71%、-37.1%,同期分别跑输沪深300指数43.9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21.5个百分点、2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