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年纪,多数人还在为职场进阶、生活开支奔波时,姚颂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业答卷:他创办的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被全球FPGA芯片巨头赛灵思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使他实现了财富自由。
面对这份足以改变人生的财富,常规选择往往是购置豪宅、规划环球旅行,姚颂却走出了不同的路。
赚3亿后改行
他随后加入创投机构经纬中国担任风险合伙人,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商业航天这一“烧钱且高风险”的领域。
在商业领域,不少创业者易陷入“以财富积累为终极目标”的误区,而姚颂的决策始终围绕“价值留存”展开。
他曾在后续分享中提到,出售公司时更关注团队三年来在AI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能否为行业提供参考,而非单纯的数字收益。
加入经纬中国后,他本可凭借过往经验聚焦“快回报”项目,却主动深入商业航天项目调研。
这种跨界倾向并非偶然,童年时父亲送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宇宙科学分册被翻得页角卷曲,那些关于星空的好奇,早已成为埋在他心底的种子。
关键的是AI领域的创业经历为他跨界航天埋下了技术伏笔,商业航天中,火箭发射的推力控制、卫星入轨后的姿态调整,均需精准算法支撑。
而姚颂团队在AI芯片研发中积累的“高精度控制”能力,恰好能适配航天领域的技术需求。
正如他后续总结的,在AI领域摸索出的“高技术门槛突破路径”“资金紧张时的生存策略”,都成为他进入航天领域后的宝贵经验。
创下6项世界纪录
2021年,一位出身航天世家的清华同学找到姚颂,原本是咨询创业融资经验,聊至深处,对方抛出一个大胆提议:“要不要一起造火箭?”姚颂几乎当场应允。
对他而言,这既是童年梦想的延续,也是对商业航天趋势的判断,彼时东方空间的核心技术团队已颇具基础,而姚颂的加入,更多是补足战略规划与融资层面的短板。
29岁的他正式担任东方空间联席CEO,上任后提出的第一个目标便超出行业常规:研发能实现“一箭三十星”的大运力火箭。
这个决策在当时引发不少争议,彼时中国商业航天尚处起步阶段,多数企业选择从“小型火箭”切入以降低风险,姚颂却直接瞄准“大运力”,看似冒进,实则紧扣行业刚需。
从国家战略来看,由中国星网集团统筹的GW星座计划明确,十年内要发射12992颗卫星,平均每天需发射3.5颗,若缺乏大运力火箭,规模化部署根本无从谈起。
从商业逻辑出发,只有通过“一箭多星”降低单颗卫星发射成本,商业航天才能摆脱“赔本运营”的困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为实现这一目标,姚颂团队选择了难度极高的“全固体捆绑式构型”,这一路线全球首创,需特别澄清的是,马斯克的重型猎鹰火箭虽为捆绑式构型,但采用液氧/煤油液体燃料,与“全固体”技术路径存在本质区别。
固体火箭燃料的稳定性控制、四个助推器的推力同步性,哪怕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更具挑战的是,团队还计划实现“海上发射”,这对火箭的抗盐雾、抗颠簸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引力一号的4型7枚固体发动机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政企技术协同成为突破关键。
接下来的三年,团队陷入高强度攻坚:23项大型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技术迭代,没人以“高管”身份自居,姚颂也常熬夜盯数据、驻场跟进试验。
2024年1月,山东海域,405吨重的“引力一号”点火升空,两分钟后,四个助推器精准分离,十分钟后,三颗卫星成功入轨。
此次发射一举创下六项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固体火箭、全球首个海上发射的捆绑式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等,更关键的是,单位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托起商业航天未来
姚颂的选择,并非个例,观察当下中国商业领域,一批在互联网行业完成财富积累的企业家,正集体转向硬核科技。
先看商业航天的行业紧迫性:近地轨道资源遵循“先占先得”规则,轨道与频率的占用直接关系全球通信、导航、遥感等数字基础设施的主导权。
2022年,马斯克的SpaceX发射了2000颗商业卫星,而中国同期送入太空的航天器总数虽达140余颗,但纯商业卫星数量约为80-90颗,若仅统计民营航天企业发射量,差距更为明显。
过去,中国航天发展依赖“举国体制”,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均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
但面对“每天发射3.5颗卫星”的规模化需求,仅靠国家航天系统难以支撑,民营力量的加入,成为形成“举国+民营”双轮驱动格局的关键。
常有人将“星辰大海”视作浪漫主义表达,但从现实意义出发,它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空间的争夺战。
结语
回望历史,1960年代“两弹一星”研发时,外界普遍质疑,2000年代北斗导航启动,也面临技术封锁压力,但中国最终都实现了突破。
如今中国商业航天虽与SpaceX存在差距,但有姚颂这样的战略推动者,有布向伟、魏凯等资深技术人才的支撑,有一批愿意深耕硬核科技的企业家,加之“双轮驱动”的体系优势,追赶之路虽难,却并非没有可能。
硬核科技的竞争,从来不是一时的速度比拼,而是长期的坚持与沉淀,而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早已证明:面对挑战,我们从不缺沉下心熬到底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