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值深研社
A股今年以来迎来强势反弹,上证指数更是创下10年新高,一度站稳3900点关口。就在市场处于历史高位的节点,基金公司发新热情依旧高涨。
10月16日,中欧基金推出新基金“中欧价值领航混合(024427)”,拟任基金经理为蓝小康。这位在中欧基金管理着多只产品、在管总规模超130亿的基金经理,选择在此时“再添一基”,引发市场对“高位发新合理性”“基金经理管理边界”“重仓股后续行情可持续性”的多重质疑。
在指数与重仓股双双冲高的背景下,这只新基金究竟是“分享红利”的窗口,还是让投资者“高位接棒”的工具?从行业常识看,基金经理的精力与管理规模并非线性匹配。当管理产品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时,对个股研究的深度、调仓的及时性都可能打折扣。
蓝小康当前在管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A/C,规模分别为50.60亿元、46.06亿元,均属“百亿级”产品队列,时间与精力早已被现有产品分割。此时新发基金,能否保证新基金得到与老基金同等的投研资源倾斜?
中欧基金蓝小康沪指高位再发新基
当上证指数时隔十年重返3900点附近,A股市场的“热度”已无需多言。但历史经验反复警示:指数处于高位时,往往是新基金发行的“甜蜜期”,却也可能是投资者的“风险区”。2007年大牛市顶点、2015年杠杆牛尾声,都曾出现新基金密集发行后市场深度调整,新基投资者被迫“站岗”的情形。
此次中欧价值领航混合的募集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8日,恰处沪指冲顶后的目前的震荡阶段。从产品设计看,该基金为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中枢或不低(业绩比较基准中,中证800指数收益率占比75%),这意味着基金建仓将深度绑定A股核心资产的短期走向。
但问题在于,当前中证800指数同样处于近年高位,其估值分位数已逼近历史阶段性高点,后续向上弹性与向下调整压力并存。更值得追问的是,中欧基金选择此时发新,是基于对市场“长牛”的坚定判断,还是出于公司规模扩张的诉求?
公开数据显示,中欧基金近年来在权益类基金领域布局密集,而新基金发行往往能快速增厚公司管理规模。在市场热情被点燃的时刻推出产品,确实更易实现募集目标,但这对投资者而言,无异于在“山顶”附近递上“入场券”,建仓期的股价波动风险不言而喻。
“一拖多”与重仓股,规模膨胀下的选股挑战与收益可持续性几何
蓝小康的基金管理履历颇具“分量”:自2016年12月加入中欧基金后,他管理过的基金数量达6只(市场戏称“一拖六”),目前在任管理3只基金,在管总规模高达136.37亿元。
此次新发基金,意味着他的管理担子将更重。从行业常识看,基金经理的精力与管理规模并非线性匹配。当管理产品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时,对个股研究的深度、调仓的及时性都可能打折扣。
蓝小康当前在管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A/C,规模分别为50.60亿元、46.06亿元,均属“百亿级”产品队列;再加上中欧价值回报混合A/C等规模不俗的产品,他的时间与精力早已被现有产品分割。
此时新发基金,能否保证新基金得到与老基金同等的投研资源倾斜?又能否在个股选择上延续此前的精准度?
若观察蓝小康在管基金的重仓股(截至2025年6月30日数据),疑点更甚。
其重仓组合中,紫金矿业、中金黄金、中国黄金国际等资源股近3月涨幅分别达60.42%、62.15%、96.41%;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保险股涨幅也超过20%。
不可否认,这些个股的上涨是蓝小康过往业绩的重要支撑,但需警惕的是:资源股行情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周期与市场风险偏好,保险股则受利率、负债端等因素制约,在短期暴涨后,其估值已进入“舒适区”边缘,后续上涨动力是否充足?
新基金若要复制老基金的重仓策略,势必要在这些高位股上“加仓”,但此时介入,成本已大幅抬升;若要调整持仓,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则考验基金经理在高压管理状态下的选股能力——毕竟,“一拖多”的管理格局下,挖掘新机会的时间成本可能被放大。
此外,蓝小康的投资风格偏“价值型”,但在市场高位,“价值”的定义正变得模糊:是坚守已涨高的价值股,还是换寻被忽略的低估标的?新基金的投资目标强调“长期稳健增值”,但在指数与重仓股双双冲高的当下,“稳健”二字的实现难度,恐怕远大于市场平淡期。
中欧基金与蓝小康选择在沪指近3900点的高位发行新基金,是对市场趋势的“果敢把握”,还是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考验”?答案或许需要时间验证。
但不可忽视的是,基金发行从来不是“单边利好”的游戏:当市场热情成为发行“助推器”时,也往往暗藏着“潮水退去”后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明星基金经理”“头部基金公司”的光环下,更需清醒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