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三花智控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
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搜狐财经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了评价。
本文为“三花智控”篇。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 张子豪
三花智控近期因一则市场传闻,在10月15日经历了显著的股价波动,并发布了官方澄清公告。
资料来源:三花智控公告
10月15日,网络流传特斯拉已向三花智控下达了价值6.85亿美元的Optimus机器人线性执行器订单。
受传闻影响,三花智控A股股价午后直线拉升并涨停,成交额高达119.8亿元;港股盘中一度涨超13%。盘后数据显示,有机构席位单笔净买入超6.8亿元。
10月15日晚间,三花智控发布官方公告,明确指出:“关于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不属实”,并声明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此次股价异动是典型的由市场“小作文”引发的短期波动。公司在初步回应和最终公告中,均体现了对信披规则的遵守。此次事件在市场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部分投资者质疑传闻的源头和传播路径。是否存在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或跟进,值得关注。
除近期引起关注的“不实订单传闻”外,三花智控在上个月里确实还经历了一些其他的市场关注点和舆情波动。
2025年9月中旬,三花智控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公司发布公告澄清经营正常,无未披露重大事项。公司作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之一,受到市场追捧。
9月19日,三花智控H股遭机构股东Schroders PLC以每股约38.21港元的均价减持341.67万股,涉资约1.31亿港元。
10月14日,Baillie Gifford & Co又以36.89港元的均价减持三花智控165.43万股,涉资约6103.34万港元。
治理体系完善,外部评级持续提升
三花智控回应不实信息主要涉及ESG框架中“治理(G)”维度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商业道德与反误导性陈述”及“风险合规与舆情应对”四大核心议题,结合其2024年度ESG报告来看,公司已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机制。
首先,信息披露是ESG治理的核心要求,回应不实信息是维护披露准确性、避免误导利益相关方的关键行动。
三花智控在ESG报告中明确编制原则,以“准确性”“平衡性”“清晰性”为核心原则,承诺对正面、负面信息均不偏不倚披露,且数据可追溯。
公司通过官网、深交所、巨潮资讯网同步发布公告,2024年公开披露公告196份,在互动易平台答复投资者问题108个,确保信息触达及时、统一。
资料来源:三花智控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本次事件中,针对不实信息,三花智控通过发布《澄清公告》快速响应,符合“时效性”原则,避免信息差导致的市场误解。
其次,传播不实信息可能涉及误导性陈述,回应不实信息是践行 “反不正当竞争”“诚信经营”商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公司制定《商业道德声明》,明确对“误导性信息”、“不正当竞争”的零容忍态度。2024年开展商业道德相关培训8次,覆盖关键岗位,强化员工对“信息真实性”的认知,从内部杜绝不实信息源头。
再次,不实信息属于“舆情风险”,快速回应是风险合规管理中“风险应对”环节的实践。
三花将“信息披露风险”纳入年度双重重要性分析,识别其对“财务重要性”(如股价波动)和“影响重要性”(如品牌声誉)的潜在冲击,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公司以“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内审部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舆情风险由法务、公关部门协同识别,内审部门监督应对效果。
从外部反馈来看,三花智控外部评级持续提升。2024年国证指数ESG评级从A升至AAA,中证指数ESG评级从A升至AA,EcoVadis可持续发展评级从46分升至57分并获“承诺徽章”。此外,公司MSCI ESG评级在2025年9月由B级提升至BBB级。
机器人业务披露与投关需加强
从上述三花智控的应对方式和报告中披露的风控制度及管理模式上看,其在公司治理维度持续改进。
不过,从治理透明度上看,澄清公告仍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一面是,公司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辟谣,直接践行了负责任商业行为和对投资者的诚信原则,这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石,
而需要注意的一面是,不实传言的产生和传播本身,也提示公司需要审视其外部沟通机制。未来可以更积极主动地披露业务进展,尤其是在机器人等热门领域的定位与策略,以管理市场预期,减少信息不对称。
例如三花智9月控股价异常波动、澄清公告及机构减持H股事项。股价因“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身份遭追捧,本质是市场对公司新兴业务的预期与实际进展存在信息差,这暴露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中业务相关信息充分性不足的问题。
报告中虽提及公司“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但仅披露“致力于开发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精度更高的机电执行器产品”,未明确该业务的核心进展。
这种简略化披露导致市场易过度解读该业务潜力,而公司后续澄清也未针对性补充新兴业务的实际进展,进一步放大信息不对称,说明公司对于突发热点业务披露不充分。
频遭Schroders PLC等机构股东减持H股,反映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机构股东专项沟通或存不足的问题,尤其在“股东关切回应”“长期价值传递”环节存在短板。
机构减持可能源于对公司长期价值或治理细节的担忧,若缺乏常态化的机构沟通机制,易导致机构通过减持表达不满,进而影响市场信心。这与报告中“通过投资者关系维护股东信任”的目标仍存差距,需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