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凯旋 北京报道
北京商业代表项目北京太古坊近期有新进展。10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看到,北京太古坊已经实现结构封顶,将于2026年末分批入市运营。这座综合体包含8座甲级写字楼、1座高品质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是太古地产有限公司(01972.HK)(下称“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最大的投资项目。
业内认为,北京太古坊投入运营之后,将有效拉动北京东部经济,并促进北京商业地产升级。市场方面,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及购物中心租金持续下行,但甲级写字楼依旧保持较高的净吸纳量。
“巨无霸”商业体将落成
“先是拼价格,然后是拼服务,比如装修、物业等,就是‘卷’。”10月17日,一位从事写字楼租赁的中介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近两年,北京写字楼市场进入高度竞争时代,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成为运营主体的主要手段。
大批量商业地产的供应势必会对市场产生影响。10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太古地产方面了解到,北京太古坊综合发展项目8栋在建楼体已经实现结构封顶,此项目是现有颐堤港的扩建部分,在完全落成后将与颐堤港整体更名为北京太古坊。据悉,北京太古坊总楼面面积超过86万平米,涵盖8座甲级办公楼、1座高品质购物中心、1家全新的东隅酒店以及大型绿地空间和全方位配套设施。
从体量上来看,这是一座大型的商业项目。太古地产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北京太古坊计划于2026年年末起分阶段开业,项目将重塑北京的商业格局,提升东北区域经济活力。
市场对于北京太古坊项目最大的关注便是其中的办公集群。据悉,北京太古坊的办公集群由8座相互连通的办公楼组成,总楼面面积超过33万平米。太古地产方面表示,北京太古坊办公集群的设计注重效率、灵活性、健康和创新,其定制化的适配设计布局灵活多变。配备身心健康设施,充分考虑了员工福祉和工作效率。
太古地产方面对北京太古坊寄予厚望。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表示,北京太古坊是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最大投资项目,将为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枢纽树立新标杆,为未来城市创新提供新蓝图。
三季度市场空置率下降
尽管写字楼市场竞争加剧,但从数据上来看,甲级写字楼依旧是大部分租户的首选。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新租需求萎缩等影响,今年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净吸纳量依旧达到8.7万平米,整体空置率也下降至19.7%。其中,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贡献近八成,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降幅也更加显著。
不过,通过让利租金来刺激需求依旧是当前写字楼市场的主要去化手段。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北京写字楼租金面价降幅环比扩大至2.9%,为234.8元/平米/月,且金融街市场跌幅居首。同时,北京东部市场的去化压力也导致CBD、燕莎等多个区域租金跌幅未出现收窄迹象。
“未来6个月,北京全市仅有石景山一个全新项目交付。随着供应压力缓解,北京写字楼市场整体空置率有望小幅回落。不过,市场租金下行压力仍存,但预计降幅将逐步收窄,且部分品质优良、区位优越的甲级楼宇或率先企稳。”世邦魏理仕华北区办公楼租赁交易租户代表负责人袁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业内对市场未来依旧持乐观态度。《中国区办公楼租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在未来3年的房地产策略以稳为先,选址决策考量呈现明显的成本驱动、品质驱动和绿色驱动特征。受此影响,续租、租约重组和搬迁为主的存量调整将是市场活动的主导。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对科技、金融及专业服务等行业的吸引力增强,也将逐步释放办公空间的增量需求。
零售物业开始注重“情绪消费”
除了8座写字楼之外,擅长操盘零售物业的太古地产此次会带来何种风格的零售商场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太古地产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北京太古坊将推出中国内地首个“太古坊”品牌零售商场,新增的零售区域将与现有的颐堤港购物中心融为一体,形成总面积约15万平米的综合零售目的地。
由于项目位于坝河之畔,太古坊零售项目将融合户外零售与滨水休闲体验,并打造景观广场和花园等多功能空间和社交互动场所。太古地产零售业务董事韩置表示,太古地产的社区营造理念根植于艺术与文化、创新及有意义的人际链接。通过这一零售空间,公司希望打造高品质、本真的都市体验,不仅邀请人们前来购物,更期待大家来此互动、联接、获得启发。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情绪消费”走热,不少商场开始打造社交空间。北京太古坊将推出“德尔斐”区域,面积达1.9万平米,包括工作空间、多功能厅等,并设有北京最大的宴会厅之一。
世邦魏理仕同样监测到,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二次元业态仍然是各大商业项目的引流首选,项目也在策展、快闪店方面持续发力。世邦魏理仕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刘焕丽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未来半年,预计北京共有39.4万平米的新增零售物业在非核心商圈开业,包括正处于部分试运营中的中关村大融城及隆福寺二期等。近期,商务部等九部门发文表示,通过培育服务消费、丰富品质供给等五大措施,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有望激发零售物业市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