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以拍卖方式集中出让4宗优质地块,总面积约319亩。其中3宗为住宅兼容商业用地,分别位于田家庵区淮河大道西侧和高新区春晓街南北侧,另1宗为高新区纯商业用地。此次挂牌延续了淮南土地市场供需两旺的态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NO.1|壹
土地供应提质扩容,高新区成供地主力
本次挂牌的4宗地块中,高新区独占3宗,涵盖住宅与商业用地,凸显其作为淮南创新引擎的地位。编号HNP25029和HNP25030两宗住宅地块均位于春晓街沿线,容积率≤1.6,建筑限高54米,规划低密度宜居社区,起始楼面价约207万元/亩;田家庵区HNP25027地块毗邻淮河大道,容积率≤2.0,适合打造高品质住宅项目。商业地块HNP25028位于和畅街北侧,将补充高新区商务服务功能。
从2025年度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来看,工矿用地与居住用地占比显著,其中高新区计划供应工业、商服用地多宗,如国槐路西侧新能源汽车基地地块等,与此次挂牌形成联动。这种精准供地策略既保障了产业空间拓展,又优化了居住布局,推动产城融合迈向新高度。
NO.2|贰
规划赋能城市跃迁,交通产业双轮驱动
淮南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构建“一心两翼,一带四城”格局,强化山南新区核心地位。此次挂牌地块均位于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尤其是高新区,通过“三横三纵”快速路网连接中心城区,未来将形成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产业方面,潘集区聚焦煤化工与农产品深加工,大通区推动工业升级与居住协同,八公山区深耕文旅与生态保护,而高新区则依托国槐路、泰康街等板块集聚创新企业。2025年以来,淮南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交通互联与产业协作持续深化,为土地价值提升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全市蓝绿空间体系加速成型,瓦埠湖路、春晓街等区域通过滨水廊道建设,塑造“城绿相融”的宜居环境。
NO.3|叁
结语
本次集中供地不仅反映了淮南土地市场的活跃度,更彰显了城市发展脉络与规划落地的紧密衔接。从地块分布来看,高新区与田家庵区作为核心增长极,其土地资源正通过精细化配置释放最大效益;从规划导向看,住宅用地与产业用地的协同供应,为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房智库观点:
淮南土地供应策略充分契合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阶段性目标。随着2025年耕地保护、生态格局优化等任务持续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土地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建议市场主体重点关注高新区产城融合板块及田家庵区配套成熟区域,把握淮南迈向“能源创新之都”和“山水文化名城”过程中的长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