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11月10日晚,方直科技(300235.SZ)公告,拟收购北京执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经收益法评估,转让总价为1.16亿元,溢价高达705.33%。
执象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大象智能交互机器人、飞象智慧体育系统等,有限的业绩规模与趋弱的现金流表现,加之上市公司实控人同时为该标的二股东,让市场忧虑情绪迅速传导至股价:今日开盘方直科技直线跳水,收盘大跌9.06%。
作为传统教育企业阵营中的一员,方直科技近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一方面,科大讯飞、视源股份等头部企业已成功将AI深度嵌入产品线,构建起教辅领域新的增长曲线,加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学龄人口波动与“减负提质”政策持续深化,使整个行业步入结构性调整深水区。
作为二三线教育企业,方直科技在行业剧变中的集体焦虑与艰难求索,在这次收购突围中显露无余。
图源:执象科技官网
增值率705.33%,PE 17.4倍
本次收购,被视为方直科技在“AI+教育”板块的持续加码。标的执象科技成立于2016年3月,是AI课堂与智能学习空间的开拓者,率先在全国范围实现智慧课堂、智慧体育规模化落地,主要产品包括大象智能交互机器人、飞象智慧体育、信息化产品与集成服务、心象智慧心理等。
2024年执象科技实现营收3012.29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34.31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59.32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60.88万元。增长幅度均有限,且现金流表现趋弱,上半年净流出759.6万元。
图源:公司公告
基于评估基准日2025年6月30日,执象科技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107亿元人民币,与合并报表归母所有者权益1374.60万元相比,评估增值9695.40万元,增值率为705.33%。以2024年的经营数据测算,收购PE倍数来到17.4倍。
公司业绩承诺期为2025–2028年,累计扣非净利润承诺4660万元(分别为850万、998.88万、1239.35万、1571.77万元),未达标则由原股东靳清华、天津金羚以现金补偿;若超额完成,可获超利部分35%奖励(上限为交易对价50%)。
而执象科技第二大股东黄元忠,同时也是方直科技控股股东,或将直接从本次交易中获得3076.07万元现金对价,市场对此颇有微词。
方直科技表示,此次交易系根据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为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强公司现有业务实力,充分发挥业务协同,同时减少关联交易,增强公司独立性。
2025年半年报中,方直科技表示,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持续加大重点项目投入,积极布局未来业务增长点。公司增加了新产品研发及人才引进的投入,重点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的智能教育产品,以及“方直AI陪伴机”的研发与市场培育。方直科技指出,公司核心教育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公司主营产品“方直金太阳教育软件”的收入与春、秋两季开学周期高度相关。
市场对此次交易疑虑重重。11日开盘后,方直科技股价迅速跳水,半小时内一度跌超13.7%,收盘仍下跌9.06%,为“K-12教育板块”唯一一只跌幅超过1%的股票,显示出市场对收购效果与估值匹配度的担忧。
主业失血,困局下的转型之战
在AI技术对于教育行业的革命性变革浪潮中,不仅教育基础设施、教研产品甚至是商业模型迎来全面重塑,教育服务平台也发生质变,科大讯飞、视源股份、豆神教育、学科网等公司则已将AI深度嵌入产品线,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方直科技的进展并不领先。
公司主营产品是“方直金太阳教育软件”,包括为学生提供的教材配套软件、为教师提供的教师用书配套软件以及网络在线服务,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20多家全国主流出版社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年报显示,方直科技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9214.73万元,同比下降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7.41万元,同比下降45.50%。
进入2025年,方直科技营收和利润仍在大幅度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319.03万元,同比减少2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4.09万元,同比减少62.41%,颓势未改。
而技术转型上,头部企业已建立起明显优势。科大讯飞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智慧教育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1.5%,AI学习机销量突破80万台。视源股份旗下希沃品牌在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其最新推出的AI备课系统已在全国超万所学校投入使用。与之相比,方直科技的AI产品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尚未形成明显增量。
行业层面看,教育类上市公司普遍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教育信息化板块整体营收增速放缓至5.8%,较2024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深化,传统教辅材料市场规模出现萎缩。以世纪天鸿为例,其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12.3%,公司明确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学龄人口下降和教辅市场规范治理”。
毕竟,除了应对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重构,教育股也须直面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导向所带来的长期挑战,行业深度洗牌还将持续。根据中研网报告,202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464亿元,但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战略投入与财务健康,将成为板块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共性课题,对于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这场转型之路注定更加艰难。(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黄田,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