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中资券商跻身全球四大IPO承销商之列。
作者 | beyond
编辑 | 小白
众所周知,投行业务与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直接相关,而2022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凭借4230亿港元与2448亿港元的IPO融资规模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第一、第二位。香港交易所凭借1020亿港元的IPO融资规模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第四位。
(来源:德勤)
蓬勃发展的股权融资市场为国内外券商,尤其是优势突出的头部券商创造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今年以来,这些头部券商表现如何呢?
A股市场上,2023年1-11月,合计新上市公司221家,共有42家保荐机构承担了这221家新上市公司的IPO业务,其中,中信建投(601066.SH)以26家新上市公司保荐机构的成绩,排在首位。
(来源:梧桐树下V)
港股市场上,今年前11个月,按承销规模排名,保荐机构前三名分别为中金(601995.SH)、高盛、中信建投,承销规模分别为10.9、6.4、5.6亿美元。
其中,高盛由去年同期的第八名上升至今年的第二名,中信建投则从去年同期的10名开外上升至今年的第三名。
(港股市场IPO保荐机构承销规模TOP10,来源:香港联交所)
保荐家数方面,今天前11个月,港股市场保荐机构前三名分别为中金、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分别有18、8、7个保荐项目上市。
其中,中金与摩根士丹利在今年的排名与去年同期一致,而中信建投由去年同期的第十名上升至今年的第三名。
(港股市场IPO保荐机构保荐家数TOP10,来源:香港联交所)
按承销金额以及保荐家数综合对比来看,今年前11个月,排名前三位的券商分别为中金、中信建投、华泰金控。
(港股市场IPO中资保荐机构TOP10,来源:香港联交所)
相比于2021年同期,今年前11个月,中信建投成为按照承销规模统计进步位次最多的券商,上升了16位。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601211.SH),上升了10位。
(相比于2021年同期进步位次最多的券商排名,来源:香港联交所)
今年1-11月,港股市场上共有54家新上市公司,按融资金额划分,大消费、大健康、工业,这三个行业的融资金额最高,分别为14亿美元、12亿美元、10亿美元。在外资与中资投行中,中信建投承保消费企业IPO的数量最多。
(港股市场IPO及上市数量统计,来源:香港联交所)
在今年前11个月HKPO最火爆的十个项目中,中金、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分别占据了3、3、2个项目。
(2023年前11个月HKPO认购倍数Top10项目保荐人情况,来源:香港联交所)
今年前11个月,港股市场投行榜单的变动较大,保荐机构中,外资投行的承销规模及保荐家数相比前两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中资投行保持稳定。其中,中信建投在IPO承销规模、保荐家数方面上升明显。
彭博在《亚太券商2023年展望》中表示,第三季度,中国内地IPO募资额同比大幅上升17%,与全球市场下降57%、美国市场下降94%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强劲势头可能将持续至第四季度。
(来源:彭博-亚太券商2023年展望)
与全球同业相比,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和中信建投在内的大型中资券商将有望受益于国内数量巨大的待进行的IPO交易。
根据彭博编制的全球股票IPO承销排行榜,按募资额统计,中信证券在全球拥有最大的咨询市场份额;在1月1日至10月18日期间全球进行的1323宗IPO中,中信证券占10.3%;其次是中金,其市场份额为5.7%,超过了花旗和高盛。
(来源:彭博-亚太券商2023年展望)
上半年,中金和中信建投收入中的20-22%来自于投行业务收入,与国内同业相比,它们或许更能够从IPO项目大幅增长中受益。
(来源:彭博-亚太券商2023年展望)
据彭博统计,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中信建投已经取代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跻身全球四大IPO承销商之列。
(来源:彭博-亚太券商2023年展望)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