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印度对中企的打压愈加过分,甚至直接逮捕了中企的高管,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虽然在中国的强烈反对下,印度没过几天就把人放了,但从三个细节来看,这件事还远没有结束。
前段时间,印度执法局以“洗钱”为由,逮捕了vivo印度公司的3名高管,其中一名是vivo中国籍的临时首席执行官,这也是印度近年来多次对vivo及其他中资企业进行调查和打压的一部分。印度方面指控vivo印度公司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非法向中国转移了超过7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70亿元)。
之后,印度法院于前几日对3名被告进行了审理,法官决定将对3人的羁押期再延长两天至12月30日。但在庭审过程中,却发生了离奇的一幕,印度检方直接向法官提交了一封密信,要求法官根据其中的报告作出裁决,引发辩方律师的强烈反对,明摆着是想暗箱操作。
(印度总理莫迪)
对此,中国方面表示,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敦促印方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同时承诺将为被逮捕的中企高管提供一切法律援助。而另一边,vivo公司也表示,将采取一切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看到中国的强硬态度以后,印度或许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立马退了一步。印度法院经过重新审理以后,认定这次逮捕是非法且无效的,给自己打圆场,并做出释放的命令,表示只要每个人缴纳20万卢比的保释金,就可以从法院离开了。
但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要画下句号时,印度法院却又提出三个条件,分别是不得篡改证据、未经法院同意不得离开印度,以及勒令中企高管上交护照。从这三个要求不难看出,这件事还远没有结束,只是印度感到了压力或者证据不足才放人的,后续应该还会挑起事端。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说印度凭什么想抓人就抓人,难道印度不讲法律的吗?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印度的外汇管理法,也是印度“坑人”的法宝。通常来说,法律都是无罪推定原则,就是说,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即便是做了也不算犯罪。但印度的法律是反着来的,即你只能做法律中明文规定的行为,否则就是有罪,这也是之前小米被罚的法律依据。
(印度的vivo公司)
当然,印度的法律也不是专门为了坑中国人的。比如在这之前,印度还曾经让可口可乐公司拿出他们的配方,理由是为了确保印度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对可口可乐的成分进行安全检测。而在这之前,可口可乐的秘方一直被锁在美国亚特兰大太阳信托的保险柜里,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
所以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外企都被难逃印度政府的骚扰,包括谷歌、三星和亚马逊等等,均已洗钱等罪名被印度政府开过天价罚单。但印度之所以敢于直接逮捕中企高管,就不单单只是因为钱的原因。
据印度本地的商人透露,印度之所以近年来频频对中企下手,除了想要钱之外,还有当前的中印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自从三年前中印爆发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就频频开始以国家安全为由,陆续封禁了200多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同时很多中企也开始陷入到税务和洗钱的风波中。
(印度制造业短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逮捕中国高官之际,又开始炒作入常话题,暗指中国现在是唯一的拦路虎,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印度如果要入常,就得修改联合国宪法,在这之前,印度必须得到全球2/3的国家支持,并且得到15个安理会理事国中2/3的国家同意,之后再轮到五常投票。但印度管不了这么多,只想把更多的筹码握在自己手里,抓紧时间给中企使绊子。
另外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印度虽然表现出了谈话的态度,但却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想借着中印边境问题来做文章,好给中国施压,维持自己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再加上最近几年欧洲大搞“对华脱钩”的背景下,印度也想着力打造印度制造,所以加紧对中国企业“卸磨杀驴”。
所以在中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低估印度突破下线的行为。包括已经释放的三名高管,不排除还会有再次逮捕的可能性,毕竟现在印度在实力方面争不过中国,只能用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但印度需要清楚的是,近年来中印贸易增长的很快,印度在很多方面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和原材料供应,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 ,中国的工具箱里也有很多反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