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股市今天又唱了一首“凉凉”,希望下周能来一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我说的这把火就是政策,期待政策发力支撑市场。
2024年,我认为通胀会走高,但很多投资人对2024年通胀走向还有疑虑,因为2023年通胀是走低的,甚至有经济学家宣称会进入“持续性紧缩”,就像日本90年代那样,我讲过两个不会通缩的理由,一个是强有力的政策引领,一个是中国企业的创新科技。而且,新年伊始,一些涨价信息似乎表明了通胀行进方向,比如以下几个点。
首先是上海浦东的水价。第一档从3.37涨到4.05,涨20.2%;第二档,从4.75涨到5.8,涨价31.4%;第三档,从5.75涨到8.79,涨价52.9%。20%涨幅起步。
其次是深圳的社保。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上调至2022年省全口径社平工资8807元的40%,即3523元/月。自2024年7月1日起,深圳市缴费基数进一步上调,下限按广东省同时期缴费基数最低标准执行,即上调至2023年省全口径社平工资的60%。
再者是浙江的充电桩。上个月浙江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没有改变居民端的用电成本,但对经营性充电设备有影响,简单说,网约车司机的充电成本略有上升。股市上,近期中国神华市值短暂超越宁德时代而受到关注,说明当前电力供应还是以火电为主,新能源为辅。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趋势下,煤电股还是受益的,预期未来新能源车的电力成本会继续上升,因为电动汽车的确给电网增加了供能负担。不过,电价再怎么升也不如油价。
最后是油价“喜迎”上涨。2024年首轮国内油价调整,结果为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北京92号7.7元,95号8.2元,98号9.7元。
综上,如果仅从生活角度看,你也许会抱怨涨价,烦心于“柴米油盐”。然而从投资角度看,这些涨价信息可能意味着投资机会,比如公共事业板块中的水电、通信等公共设施运营商,也有很多投资人期盼通胀,讨厌通缩,因为通胀阶段经济往往更繁荣。
通胀是双刃剑,坏的地方在于,通胀吞噬工资购买力,本质上是一种“税”,而好的地方在于,通胀上行中生意会更好做,商品更好卖。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2024年是通胀年,但2024年的通胀依然是结构性通胀,就像股市是结构性牛市一样,也不是所有商品都会涨价。我们预期2024年结构性通胀更加偏向于必需品,耐用品、奢侈品涨价趋势尚不明朗。对于2024年消费股、公用事业股投资,投资人要重点关注“刚需”概念。
刚需为什么会涨价?水电煤非常好理解,因为当前各地财力有限,量入为出,势必会提高公共服务收费来平衡收支。必需品涨价则是源于潜在的货币宽松政策,货币政策有内有外,内部拉动经济需要放松银根,外部美联储降息板上钉钉,华尔街和美联储无非是个降息时间点博弈,所以美元、人民币一起宽松,宽松加倍势必会推升通胀。那么为什么奢侈品和耐用消费品不涨价呢?因为这部分消费品需要看收入端表现,既要看当期收入,也要看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很显然,当下老百姓的收入预期不佳,但若是股市、楼市有一轮牛市表现,则有可能改变收入预期,这样奢侈品和耐用品才会迎来春天。
综上,判断基于现状,时移世易又事在人为,期待政策出台改变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撬动内需市场。另外,当下确定要涨价的商品,还有存储芯片,包括内存和硬盘闪存,利好我国长鑫、长江、联芸,很可惜,公司都没有上市,但可以对存储芯片板块给予一定的关注。
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行业也属于刚需。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