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范式获悉,1月16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瑞银集团。
天眼查显示,成立至今,小菜园共完成天使轮和天使+两轮融资,分别在2023年3月与12月完成,累计投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均为加华资本。IPO前,加华资本持有小菜园7.01%的股份。
据了解,小菜园是一家新徽菜时尚连锁品牌,起步于2013年,创始人为汪书高。其招牌菜品包括臭鳜鱼、农家红烧肉、地锅本仔鸡、石板牛仔骨。在大众中的记忆点是“性价比高”、“人均不过百元”、“绿色健康”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园的直营门店已达到548家,覆盖全国12个省级行政区内的119座城市,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天津市、广东、河北、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区。其中包括542家“小菜园”门店及6家其他子品牌门店。到2026年,小菜园门店数预计将超过1100家。
财务方面,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收入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及34.29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的净利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及4.3亿元人民币。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提高市场渗透率;增强供应链能力;升级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以提高数字化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的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34.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4.30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8.6%、7.4%以及12.5%。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元营收同比上年前三季度增长41.6%,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小菜园的净利润率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趋于领先水平。
(小菜园近三年财务数据)
据了解,小菜园营收主要来源于“小菜园”同名品牌门店。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同店营收分别为26.12亿元、31.75亿元、33.99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占比同期总营收的98.7%、98.8%、及99.1%,分别录得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为15.9%、14.2%及20.9%。
其余营收来自菜手、观邸、复兴楼等公司旗下其他子品牌。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门店产生的总收入分别为3840万元、3080万元以及2540万元。
在门店数量上,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小菜园已开直营门店达497家,并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前(即2024年1月11日)增至548家(包括542家小菜园品牌门店及6家其他子品牌门店)。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分别新开107家、48家以及79家门店。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于现有市场的渗透率、将门店网路扩展至新地区,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让我们的菜品及餐饮体验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
据悉,小菜园计划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190家及230家新门店,预计2026年底将经营超过1100家直营门店。
据悉,小菜园的门店遍布全国,包括安徽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内的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主要阵地为新一线城市和三线以下城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在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门店数量分别为78家、133家、54家及228家;销售额分别为5.52亿元、9.62亿元、4.10亿元、14.75亿元,分别占比总营收的16.2%、28.3%、12.1%、43.4%。
(门店分布)
按业务线划分来看,小菜园的收入主要分为堂食业务、外卖业务以及其他业务(主要指销售食材及自一名充电宝解决方案提供商收取的佣金所得收入)三部分。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堂食业务收入为23.45亿元,同比增长35.4%,占比总营收的68.4%;外卖业务收入为10.79亿元,同比增长56.4%,占总营收的31.5%;其他业务收入为476.8万元,占比总营收的0.1%。
具体看门店业绩情况,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小菜园单店日均销售额达2.82万元,以一线城市为最高;单位面积日均销售额为81元,以一线城市为最高;翻台率为3.3次/天,以二线城市为最高。
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堂食顾客总数达3561.66万人,主要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单店堂食日均销售额整体为1.93万元,以新一线城市为最高;单店日均堂食顾客量为295.5人,以新一线城市为最高;堂食顾客人均消费65.2元,以新一线城市为最高。
外卖订单总数为1334.01万单,主要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外卖单均消费额为80.6元,以一线城市为最高。
总结来看,小菜园门店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营收主要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品牌店在堂食业务上的主要消费主力来自于新一线城市群体,外卖业务主要客户画像为三线及以下城市群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前三季度的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客单价介乎50元至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餐饮业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发展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菜品研发、餐厅管理及背后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拆解来看,在餐厅管理上,首先,小菜园聚焦于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这类菜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用户群体。同时,采用中央厨房标准化运营和“门店合伙人模式”,加快出餐速度和降低成本,极大提高门店运营效率和扩张速度。
门店设计上,小菜园聚焦于为家庭客群服务的社区店,面积不大,客单价在50至100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的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起以11.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7年前增至19811亿元。为此,小菜园计划在适宜的居民社区及写字楼,围绕附近住宅居民和职场人群,拓展社区餐饮门店网络,在2024年至2026年开设约200至400家社区餐饮门店。
在菜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上,小菜园自成立以来,便建立菜品研发中心,实施标准化统一管理。同时,公司还自建专属供应链,构建起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链体系。
2020年,安徽小菜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此后,小菜园便将一线门店与后勤供应链合并为集团式企业。
供应链范式梳理发现,目前,小菜园在全国有12个分仓,一个分仓辐射周边40至60家门店。且为了保障门店端的供给,小菜园的供应链依据周边门店数量而建。
据悉,目前小菜园在合肥、无锡、上海等地分设了多个物流配送中心,能够为门店提供综合性的前端服务。
加华资本曾在小菜园上一轮融资时介绍:“小菜园全力完善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智慧洞察体系,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智慧运营平台和智慧门店。近年来公司已陆续上线了SAP系统、CRM会员系统、BI系统、业财一体系统、供应链SCM系统、线上商旅系统等,以业务在线化、用户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为公司核心战略落地护航。”【供应链范式】
图片来源:
小菜园招股书、小菜园官网
参考资料:
《小菜园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