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面馆品牌同日传出要IPO。据市场消息,和府捞面计划进行规模1亿至2亿美元的香港IPO;另一家面馆品牌“遇见小面”也正与银行商讨,考虑在香港IPO,预计筹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一夜之间,面馆这个赛道变得热闹起来,“面馆第一股”花落谁家俨然有了悬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自古以来,面食就在国民饮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食还有更强的产业化优势。有业内人士表示,面食的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不分地域、不分年龄,适用群体广泛,而且成本较低,容易形成规模效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营销渠道多样化,使得新兴的面食品牌更容易进入消费者的视线中。
01
一碗面最贵108元,门店扩张缓慢
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是早期的新消费餐饮品牌,2013年,和府捞面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遇见小面则于2014年成立于广州。
资本对其也是青睐有加。2021年7月,和府捞面在E轮获得近8亿元融资,创国内餐饮行业粉面赛道最高融资纪录,投资方包括CMC资本、腾讯投资、LFC等;2021年7月,遇见小面在完成第五轮融资后,其估值在短短3个月内翻了三倍至30亿元,其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喜家德跟投,投资阵容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等知名巨头。
和府捞面和遇见小面的品牌定位有所不同。和府捞面走的是中高端餐饮路线,瞄准人均消费50-60元的定价,价格最高的是原价108元的老字号蟹粉面。截至1月16日,和府捞面共拥有532家门店。2023年7月,其门店数量为441家,门店基本位于一线及省会城市,超过73%位于高端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
遇见小面走的则是平价文化,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川渝风味,人均30元左右的快简餐,但目标消费群体也是白领阶层。窄门餐眼显示,截至1月16日,遇见小面在全国拥有门店250家,分布在广东、北京、福建、湖北等地。广东市场是遇见小面的大本营,其在当地有门店170家。在2021年7月拿下超1亿元融资时,遇见小面曾透露,门店拓展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计划三年内门店数量增长至1000间。但显然,遇见小面未能如期完成计划。2023年7月,遇见小面修改了目标,其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新增门店100家,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
目前,遇见小面的绝大多数门店也分布在一线城市,但比和府捞面更广,覆盖商场、机场、高铁站、社区、商业区等场所,同时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开设有门店。
02
面条性价比是消费主流
从现在的市场来看,餐饮消费的高性价比才是主流需求。就在这两年,“月薪两万,吃不起一碗面”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可见缩减开支的年轻人,不愿为动辄30元—40元的面买单了。例如,此前登上热搜的“开面馆8天倒闭”,当事人的羊肉面馆开在大学城附近,一份要价35元,显然在选址是否明智上有很大的商榷之处。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消费者餐食类型偏好》显示,面条以50.4%的占比在各类餐食中遥遥领先。同时,2022年中式面馆市场规模突破3400亿元,可见面食赛道还蕴藏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传统的面食餐馆相比,一些“网红面馆”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是其发展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价格的程度多在20元价格带。其中,43.7%的人预算金额在20元以下,85.2%的人可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
一些资本扶持的面馆新贵,其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为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商场购物的消费者,在消费市场缓步增长的今天,理性消费的理念占主导。尽管这类面馆的投入成本明显高于其他面馆,但因其价格、口味和服务都没有突出优势,所以消费者才会对其逐渐失去兴趣。
因此去年以来,许多消费品牌在谈论“降价”。2023年12月22日,在新品发布会上,和府捞面首次做了大刀阔斧的“价格分层”,放大了20-30元的产品矩阵。遇见小面也顺势推出20元以下的打工人套餐,并且强调每天不重样,在美团、大众点评等渠道中,不少门店更是放出了11.9元的产品团购。
低价是一种引流手段,但对于品牌来讲,一味地打‘价格战’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刨除外在因素,品牌也要继续做好“内功”,靠过硬的品质、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不是依靠资本,一味地注重数量扩张和网络营销所带来的“爆火”。
03
面食赛道如何突出重围
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市场对于简快餐的需求还在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品质卫生要求。传统粉面品牌需要品牌升级优化,新生代创业者也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切入市场。面食品类还可以怎样突围?
01
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是发展关键
目前来看,资本看中连锁面馆赛道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来面食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受南北方饮食习惯制约,且消费频次更高,无需进行市场教育,能冲破餐饮区域性和“昙花一现”的限制,有天然做成大品类的基因。二来相较于其他中餐主食品类,面食属于对厨师依赖较低、易于标准化的品类。汤底与面条的配方,如能配合供应链打造,能够保障出品稳定。
过于关注跑马圈地而忽视门店精细化运营管理,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连锁面馆的共同问题。许多新式面馆门店采取自营模式,自营的资产模式较重,对成本的要求很高,包括食材、供应链、人工方面的成本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当前,连锁面馆行业已步入发展的下半场,将迎来更深入、更垂直的发展,精细化运营将成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成本控制则是重中之重。
02
数字化转型是当下重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连锁面馆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长期以来,由于招工难人力成本高、夫妻店难以标准化且效率较低、餐品半成品化导致品质较低等因素,国内连锁面馆赛道以家庭作坊为主,行业格局相对分散。在此背景下,通过数字化转型、谋求迭代升级日渐成为连锁面馆行业的必要功课。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遇见小面作为当前餐饮行业中连锁面馆赛道的代表,正以数字化融入、供应链深耕引领行业趋势,树立起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范式。
03
供应链是连锁面馆发展支撑
供应链的能力,决定着规模化扩张的能力。对于连锁面馆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品质化、规模化的蓬勃发展,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当前众多连锁面馆企业致力于推动各方在供应链与产业链方面的深度合作。
从头部企业的经验来看,打造高效的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预计未来随着连锁面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管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声明:本文综合参考艾媒咨询、新浪财经、财经早餐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