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许教授的恒大,第一次踏入了世界五百强榜单。
没过多久,这家新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把注册地从广州搬到了深圳。
搬去深圳的两个月前,恒大收购了一个旧改项目——
建滔工业园城市更新单元。
这个项目位于深圳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地段相当核心。
它的前身是一片工业厂房,原业主是一家来自香港的生产制造企业——
建滔集团。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滔集团就在这里开办了工厂。
当时,这块地的价值不到一百万。
二十多年后,恒大从建滔集团手上收购这个旧改项目,整整花了二十亿。
相比出售价格,当初投入的建厂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块地卖给恒大以后,建滔集团把原来的厂房搬去了广东清远,含泪血赚了二十亿。
建滔工业园城市更新单元,恒大接手以后,被开发成了“恒大时尚慧谷”。
尽管地块性质属于产业办公,只有五十年产权,但恒大将其作为公寓来开发销售,单价卖到了两三万。
把旧厂房换成了二十亿现金,三个月后,建滔集团就掏出了22个多亿,在英国伦敦收购了一幢商业大厦。
一卖一买,几个月时间,它把中国内地的旧厂房,变成了英国伦敦的商业资产。
来自香港的建滔集团,主营业务包含了覆铜面板、印刷线路板、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收入规模四五百亿。
它是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商之一,还是中国最大的印刷线路板制造商。
据说,建滔集团的市场份额最高时——
全世界生产的每四部手机里,就有一部采用了它的线路板,汽车线路板的市占率更是高达三分之一。
尽管总部位于香港,但建滔集团的老板——张国荣,其实是早年到香港闯荡的内地人。
张国荣生于深圳,当年初到香港,做过一段时间仓库助理和快递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张国荣开始创业,做起了覆铜面板贸易。
那时候的电视机和计算器,都是从日本、台湾进口线路板,在内地组装加工。
大量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让珠三角一带成为了世界工厂。
生意越做越好,1988年,张国荣索性在深圳莲塘开了厂子,自行生产覆铜面板。
三年后,他在深圳龙华开办了第二间工厂,也就是后来转卖给恒大开发房地产的建滔工业园。
1993年,建滔集团在香港上市了。
张国荣也有了一个外号,人们称呼他为“铜箔大王”。
虽然是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但建滔集团与房地产有很深的交集。
覆铜面板、印刷线路板、化工产品等主营业务之外,建滔集团旗下还有房地产业务。
不止在英国伦敦花钱买楼,十多年前,它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内地拿地开发地产项目了。
昆山建滔·裕景园、昆山建滔·裕花园、江阴建滔·裕花园,都是由建滔集团开发建设。
在建滔集团的营收结构里,房地产业务占比不大,收入最高的一年,大约70亿。
去年上半年,它的房地产业务收入已经萎缩到10亿左右了。
过去几年里,建滔集团不仅亲自下场拿地开发地产项目,还投资持有了大量内地房企的股票与债券——
碧桂园、富力地产、合景泰富。
靠房地产赚到70亿收入之后,建滔集团尝到了甜头,开始大举押注内地开发商。
那几年,中国内地楼市的财富故事,就像永动机一样,永远不会熄火。
它不仅认购了碧桂园的美元债,还直接向碧桂园放贷。
2021年,建滔集团向碧桂园发放了一笔本金将近19亿港元贷款,年息8.5%。
这笔贷款原本约定在去年底偿还,但贷款发放之后的两年里,内地楼市下行,一蹶不振。
去年八月份,碧桂园就陷入了债务困境。
当时,碧桂园与建滔集团达成了一项协议,其实就是“债转股”——
建滔集团认购了碧桂园的一部分新增发行的股票,抵减了两三亿港元的债务本金。
不过双方约定,到去年底,碧桂园仍要向建滔集团偿还剩下将近16亿港元的贷款。
结果,不出意料,碧桂园暴雷违约,没能按时还款。
目前,碧桂园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正在着手进行整体债务重组。
但建滔集团等不及了,只想尽快拿回自己的钱。
于是,这两天,建滔集团采取了最强硬的讨债方式,向碧桂园施压——
它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申请,对碧桂园进行清盘。
在香港,司法程序上的“清盘”,相当于内地的破产清算。
对于建滔集团的清盘申请,碧桂园迅速作出了反应——
“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积极妥善抗辩应对。”
“建滔集团的债务金额,在境外整体有息负债占比很低,单一债权人的激进行动,不会对碧桂园保交楼、正常经营以及境外债务整体重组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已与境外主要债权人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境外债整体重组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清盘是各方皆输的结果。”
这几年,建滔集团赚到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的房地产。
现在,又开始被反噬了。
一直到去年上半年,建滔集团依然持有富力地产的美元债。
十一弟查了下,它花了大约23亿港元认购这些美元债,亏损了将近16亿港元。
去年,建滔集团的利润,跌到了20亿港元左右,几乎砍半。
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在中国内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减值,以及对碧桂园借款计提了坏账。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犯下的错误会积累,获得的成功会消失。
当年从恒大淘到的大把现金,兜兜转转,又被富力地产、碧桂园吞进去了。
要想在牌桌上一直保持不输,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时离场,见好就收。
这位来自内地的香港大佬,原本想着加大筹码,大捞一把。
万万没想到,连本带利,都给赔进去了。
本文转载自拾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