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因浙江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源科技)以及保荐机构中航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泛源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泛源科技申报IPO于2022年9月28日获得受理,2022年10月31日交易所对其发出首轮问询,2023年6月12日交易所发出第2轮审核问询,2023年8月21日交易所发出第3轮审核问询,截至终止,交易所共披露了三轮问询与回复。
公司依托表面处理、注塑成型、冷锻精密加工等工艺技术,主要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服务及产品生产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取两种业务模式:(1)提供表面处理加工服务的业务模式。全资子公司南通创源主要为汽车金属零部件提供表面处理加工服务及专业化、全套化的腐蚀防护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表面处理加工的汽车零部件涉及底盘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和车身等部位的零部件;(2)生产销售产品的业务模式。全资子公司南通柏源专业从事汽车内外饰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持续拓展经特殊工艺表面处理的新材料产品。报告期内生产销售的产品包括汽车主/副仪表板、内门、座椅、方向盘、外饰等部位的内外饰产品。此外,全资子公司泛源鑫才于2020年成立,专注于功率半导体IGBT冷却系统业务领域,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IGBT散热基板,亦将主要采取生产销售产品的业务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汽车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加工服务收入和汽车内外饰件产品销售收入。2023年上半年,IGBT冷却系统业务实现收入280.16万元,主要为IGBT散热基板表面处理加工服务收入,预计2024年基板一体化产品将进入量产并实现销售。
秉承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的理念,公司已先后与大陆、采埃孚、华域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地配套了宝马、奔驰、奥迪、通用、福特、本田、马自达、日产、捷豹路虎、保时捷、沃尔沃、T公司、蔚来、理想、小鹏等中高端品牌。报告期内新增IGBT冷却系统业务已成功进入上汽英飞凌供应体系。
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为9,171.4285万股,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057.231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发行前后公司股本结构如下:
沈宇直接持有公司1,149.820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54%;滕芳萍直接持有公司2,682.915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9.25%。沈宇、滕芳萍为夫妻关系,二人通过莱源投资、赛源投资和御源投资分别间接持有公司8.71%股权、3.98%股权、1.56%股权,合计间接持有公司1,307.084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25%,沈宇、滕芳萍夫妇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5,139.820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6.04%,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经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3,057.231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以下简称“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以下项目: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泛源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3.03亿元、3.53亿元、1.73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7.69万元、4567.59万元、6444.08万元、3036.69万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发行人为境内企业且不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
1、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2、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3、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根据天健会计师出具的天健审〔2023〕9461号《审计报告》及天健审〔2023〕9464号《非经常性损益的专项审核报告》,公司选择“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作为上市标准,且公司符合“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条件。
1、经营业绩下滑风险
受到汽车消费市场低迷、汽车行业缺芯等外部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5,830.82 万元、30,263.52 万元、35,329.11 万元和 17,277.2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3,977.69 万元、4,567.59 万元、6,444.08 万元和 3,036.69 万元,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
虽然公司凭借产品和技术优势,客户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但如果因芯片短缺、汽车消费市场低迷等导致汽车行业销量下降,进而公司客户订单减少;或者因公司创新效果不达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时,导致公司未能有效持续开拓客户和市场;或者因限电限产、经营管理水平不匹配导致公司生产交付不及时;或者未来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客户降价幅度提高等,均可能导致发行人经营业绩下滑风险。
此外,公司新能源汽车 IGBT 散热基板产品业务尚处于量产初期,订单量陆续爬坡增长需要一定周期,若未来量产计划不达预期,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2、海外销售收入真实性存疑
招股书披露,公司2019年至2020年外销客户主要为Certus集团,销售地区集中在墨西哥、德国和美国。
据披露,Certus集团是一家经营设计、制造、销售、分销各种汽车零部件的全球性汽车供应商,实际控制人为Rob Mollenhhauer和Jim Prokopetz;母公司Certus Automotive Inc.(简称“Certus”)2012年成立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主要产品为汽车内外饰件及注塑模具。
但根据审核问询回复材料披露,公司通过Certus集团销往加拿大的收入分别为4381.17万元和3176.04万元,每年剩余1000多万元均销往德国,并没有销往墨西哥和美国等地的收入。
3、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是化学品、有色金属、塑料粒子和注塑件;其中,化学品主要包括钯添加剂、镍添加剂等,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锌、镍、铜等金属;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40.72%、39.57%、40.99%和44.64%。
报告期内,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镍、铜、锌市场年度均价涨幅分别为76.35%、39.51%和17.86%。公司主要原材料中部分化学品(如含有金属离子的主盐等)、有色金属,其采购价格通常与对应的有色金属大宗市场供求有关,受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塑料粒子、注塑件等原材料虽然市场有所波动,但幅度不大。
同时,根据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定价特点,公司项目定点签订价格协议后,产品价格通常不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进行调整,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公司成本和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成本和利润的冲击,公司在采购和生产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新产品研发、报价充分考虑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做好生产计划,科学备货;采购尽可能多方比价,跟踪有色金属市场价格走势,适时采购;改进工艺,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尽可能与客户协商提价等。报告期各期,公司存量项目仍占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主要由公司承担。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又不能及时与客户协商提价,则会对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4、研发技术人员流失及泄密风险
公司现有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交付能力均依赖于人才和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稳定性,未来技术、产品、业务发展能否敏锐洞察市场需求,紧跟下游客户产品开发节奏,更加依赖于优秀稳定的研发技术人员队伍。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能力管控等方面涉及电化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及成熟的设计、应用能力,人才培养周期较长。
公司已采取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晋升、股权激励等措施稳定研发技术人才队伍,并通过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专利申请等手段,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更先进的研发环境,公司将面临研发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对在研项目的推进和创新能力的维持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因人员离职、管理不善、外界恶意窃取等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密,也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第一时间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