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外景。(受访者供图)
朝着上海东北方向驱车,穿过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标“海鸥门”,便能抵达“全球艺术品梦想中的家”——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相当于十个足球场大小的一幢“白盒子”建筑。不远处,滚滚奔流的长江水汇入大海,而这里,俨然国际文物艺术品“入海口”。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设计、建设、运营,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堪称全球体量最大的艺术品保税综合服务体。它是偌大的保险箱,安全盛放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是百变的魔方,充分满足众多艺术品的个性化需求;更是强劲的磁石,吸引国内外优质艺术资源高度集聚,是稳固的基座,支撑上海跃升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如是寄语:“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文物艺术品交易方面不断发挥制度优势,近年来走通了通关、入境、展示、交易、代理、免税、交割、结算等一整套文物艺术品全链条服务,搭建起中国内地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产业链最全面的文物艺术品出入境通道。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院长孔达达指出,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艺术品交易通道开启到上海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这一举措符合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特质,也成为中国艺术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迭代的保税仓库,以开放底色呼应文化艺术贸易的欣欣向荣
步入圆柱状毫米波安检门,搭乘足可驶入一辆小轿车的9吨专业用梯,看一道道厚重的金属大门或缓缓升起或被安保人员合力推开……探访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仿佛穿越至诺兰的电影大片,众多硬核科技构筑起“铜墙铁壁”,达到最高消防等级、最严安防标准。
不同于普通商品,艺术品形制各异,价格高昂,且受到各类复杂监管,因此,每一件作品的入境之旅均非易事。从庞大的雕塑装置,到小小的古董戒指,从斑驳脆弱的中国古代卷轴画,到对承重要求格外严苛的金属、石材艺术品,都能在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内设的公共库房及108间VIP库房,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享有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全流程服务方案。全球各地的文物艺术品来到这里,就像入住五星级酒店一样,历经舟车劳顿,只管先歇息,各项手续之后再逐一办理,舒心又安心。记者留意到,不少知名美术馆、拍卖行及藏家的名字悄然出现在艺术品包装木箱的标牌上,代表着艺术品的委托方。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期间七八成能被看到的境外艺术品、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奈良美智于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大陆首展……通过这座宝库进入中国境内的优质艺术品及展会数不胜数。
2019年9月正式启用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以效率、安全和规范,为上海迈向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搭建起强而有力的“上海平台”。它其实是艺术品保税仓库的2.0版本。
早在2013年7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前两个月,艺术品保税仓库已在外高桥保税区率先建立。
据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自贸文投”)总经理谭翼透露,艺术品保税仓库的迭代,与国内整个文化艺术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11年前,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外高桥保税区里的文化艺术贸易渐渐形成一定体量和规模,有了一期库零的突破。“一期库面积不大,却开创了把海外优秀艺术品引进至中国内地的先河,文化领域也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最早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六大领域之一。”2013年至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操作的文物艺术品单年进出境货值从35亿元增长至超过百亿元,单年操作总件数从几十件(套)发展至过万件(套)。佳士得是首个与自贸文投签订合作的国际拍行。佳士得中国区负责人坦言:“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一站式服务,进关、物流、仓储、报税等一整套系统越来越完整。”
高效的自贸速度,成就文物艺术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上海方案”
一幅包含192只整只蝴蝶标本、500对蝴蝶翅膀标本的画作,出自英国艺术名家达明·赫斯特之手。2014年,这幅画作申请办理入境,参与佳士得上海春拍,然而,由于涉及来自美洲、欧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物标本,依既有检验检疫办法和规章制度,入境至少需要两个月。最终,经多方沟通与协调,上海海关简化流程和所需材料,允许作品先进区再检验,这幅画作七天后得以顺利入境,如期参拍。是国家授予审批权限的自贸区红利,让“蝴蝶画”成为首个受益者。
一件重达3.9吨、高度超5米的超大型玩偶装置,是当代知名潮流艺术家KAWS的作品《分享》。2022年这一“庞然大物”被苏富比带到进博会时,立刻成为众人眼中“最靓的仔”。而将其超速送展的推手,正是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在保税区海关的全力支持下提供包括通道服务、保税仓储服务和物流运输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其中,一般需要五至七个工作日实现的监管、审批等工作被缩短在一天内完成,令参展商惊叹。
近年来,“蝴蝶画”的经验被不断总结、提炼,已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大文化贸易便利化措施完美融合,一件艺术品从抵达国际空港到送入保税库最快只要24小时。《分享》不过是不计其数享受到相关利好的艺术品之一。
全国首个海关远程查验场站试点、全国首个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在进博会首设文物艺术品板块、率先落实文物临时进境“6月×N”制度……在各监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实现了太多“第一”,其中就包括不少制度创新,每年都有新动作,近年来更是从“小步走”升级为“快步跑”。
“客户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创新的动力。”谭翼坦言。例如,当包含电子产品的新媒体艺术品越来越多,艺术品入境尝试免除3C证明;考虑到每一次艺术品开箱都将增加未知风险,就尽可能合并各项查验、减少开箱次数。让艺术品在保税状态下临时离开保税区去全国各地展示,则是考虑到一方面可以降低艺术品中国之旅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艺术品交易灵活度,刺激市场繁荣;以往保税展品在市区展示后需要回到保税区完成交易,而在去年上半年首次登陆上海的境外艺博会Affordable Art Fair(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保税作品现场提离模式在境内首度尝试,让买家能在艺博会现场一手交钱一手带着展品回家。发现了市场的痛点、难点,遇到困难不退缩,这才有了应运而生的破解之道,由此,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营商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维度的“自贸速度”,成就了文物艺术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方案”,带动文物艺术品出入境货值累计突破千亿级。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先试,日后都固化为条例规章。更多的艺术品展示交易,也在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通道,辐射至全国各地。
一连串探索仍在继续。即将登陆北京今日美术馆的James Jean(简明)大展“无尽之旋”,即得益于自贸文投创新的全国巡展一站式服务,促成展览从上海走向全国多地。未来这项服务将更多地尝试自主发现内容,让全球优质艺术资源更广泛地流通。
市场活跃了,老百姓的鉴赏水平提升了,国际端的交流日趋频繁,在业内看来,上海迈向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水到渠成,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