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临时关税措施正式生效之后,当地时间7月15号,欧盟成员国将针对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一事,进行表决投票。
因为按照欧盟理事规则,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不需要欧盟成员国的同意,欧盟委员会自己决定就行。但这种临时加征的关税有时间期限,一般最长只能维持4个月左右。
因此,在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之后,欧盟成员国需要就这一计划表决投票,来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正式的关税。
欧盟委员会
一旦这种表决通过的话,那么加征关税的期限,就有可能从现在的4个月变成长达5年,而这无疑会对中欧贸易造成极大影响。
但是,从规则上来看,欧盟成员国的第一次投票将以书面和保密的方式进行,并不具备约束力。换句话说,这次投票实际上是一次试探性投票。
说白了,就是欧盟委员会,乃至欧盟的各成员国之间,现在也需要摸摸底,搞清楚到底谁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谁又反对。
而这个时候,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德国这个欧盟经济的支柱,很可能在第一次投票之中选择投下弃权票。
德国总理朔尔茨
此举向外传递的信号就非常明确了,德国是不赞成欧盟委员会直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而且,德国并不吝啬于把自己的态度提前亮出来,借以影响欧盟其它成员国的态度。
事实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7月12号就这个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德国预计欧盟委员会将成功和中国就电动汽车的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并且协议将有利于欧洲汽车行业。
说白了,就是朔尔茨认为,在欧盟委员会临时加征关税到期后,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就是否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做出决定之前,中欧之间可以通过贸易谈判的方式,解决欧洲方面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顾虑。
到那时,双方以外交磋商的方式解决了贸易分歧,所谓的加征关税一事,自然也就没必要进行下去了。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朔尔茨
毕竟欧盟内部,那些试图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加征关税的国家,也不是真跟美国一样,要不惜代价的打压中国发展,而是想要从电动汽车产业中分一杯羹,具体一点说就是希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能到欧洲去投资建厂。
而这事,在确保双方贸易平衡,和中国企业不会受到歧视的背景下,还是可以谈判的,没必要非要因此爆发贸易战。
从德国总理的这番表态,和路透社等外媒报道的德国可能投弃权票这两件事来看,现在德国政府对推动中欧贸易谈判解决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还是比较积极和有诚意的。这对避免中欧贸易争端,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理解为欧洲内部,对于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一次隐形博弈。
欧洲议会
说白了,美国是不希望中欧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电动汽车产业摩擦的,因此提前泄露德国的投票立场,多少就有点刺激欧盟内部的反对派,让那些主张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欧盟成员国,早点打断的意思。
但话又说回来,正如前文所说,中欧之间围绕电动汽车的贸易摩擦,属于纯粹的利益之争,抛开美国影响的话,并没什么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欧盟内部主张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那些国家,也未必有多么坚决。
最后,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此前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且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以后,中方就明确表明,为了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中方将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这基本上就是明确的告诉欧盟,如果欧盟真的采取正式加征关税的措施了,那么中方为了维护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是不会坐视的,那么欧盟也将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代价。
中欧关系
在俄乌冲突僵持、欧洲经济本就命悬一线的背景下,欧盟需要中国,远比中国需要欧盟更迫切,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欧扩大合作,是多极化格局之下的大趋势,欧盟内部一部分亲美的力量,或许能够短期内影响欧盟政策,但不可能长期牺牲欧盟利益。
归根到底,欧洲还是要寻求跟中国长期合作的,只是或早或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