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青网报道,近期,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公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策草案。该草案对拟议的税率进行了适度调整,并决定在实施时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相关方可以尽快向委员会服务部门请求举行听证会,并需在十天内提交意见。在考虑各方意见后,委员会将向成员国提交最终决策,成员国将按照委员会规则进行投票,除非出现多数反对票,否则委员会的提议将被采纳。这一投票结果将具有法律约束力,最终措施需在临时关税实施后四个月内生效。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多次强调,欧方在对华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时,已预设了结论,其在调查过程中的各项做法,均与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不符,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进行“不公平竞争”。在调查过程中,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对欧方的不合理和不合规行为进行了反驳,并指出,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限制措施将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包括对欧盟本身的影响,这将损害欧盟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将妨碍欧盟自身的绿色转型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欧盟中国商会再次重申,中国电动汽车制造的优势并非依赖补贴,而是源自产业规模、完整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欧盟委员会的不公平贸易措施试图阻碍电动汽车的自由贸易,这种保护主义策略不仅会削弱欧洲汽车产业的韧性,还将影响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自身的绿色转型目标,并可能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向全球合作与绿色发展传达了极其错误的信号。针对欧盟反补贴税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表示,从短期来看,这将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市场拓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全球发展的主旋律正在悄然转变,国家之间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已成为促进双方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然而,中国却频频遭遇一些国家的指责。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敌对态度,试图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脚步。欧盟正是这些国家中的代表之一,最近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征关税。对此,中国表示强烈抗议,并对欧盟出口的猪肉等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
可以说,西班牙作为欧盟主要国家之一,对华出口的猪肉终于面临了重大挑战。这是中欧贸易史上罕见的一起中国对欧盟农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事件,导致欧盟坚称中国此举是为了报复其对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许多观察家预测,此次反倾销调查将大概率取得成功,毕竟欧盟高额补贴这一事实众所周知。
作为全球第四大猪肉生产国,俄罗斯的产量增长为其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业部长奥克萨纳-卢特此前预测,到2024年,俄罗斯的猪肉出口总量将显著增加。据科瓦廖夫估算,今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猪肉出口量可能达到5万至6万吨,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约3%,这一估算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一致。俄罗斯出口的猪肉产品结构也符合中国的进口需求,其中包括大量在欧洲市场需求较低的猪内脏等部位。
针对欧盟,尤其是养猪大国西班牙而言,此次反倾销调查无疑将对其猪肉行业造成重大冲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每年从全球进口近一半的猪肉,市场规模极为庞大。然而,反倾销调查的开展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失去这个重要市场,对于寻找其他能够进口如此大量猪肉的买家而言,亦是极其艰难。在调查结果宣布后,欧盟相关猪肉行业人士迅速发声,警告称欧盟的猪肉产业可能将面临严峻的寒冬。尽管猪肉行业的从业者对此表示担忧,欧盟方面却依然选择继续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中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猪肉,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对欧盟进行有效反制,同时也能推动中俄之间的互利合作,堪称一箭双雕。中俄总理第29次定期会晤正在莫斯科举行,预计猪肉贸易将成为此次会晤中的重要议题。欧盟原本打算利用中欧猪肉市场的需求差异,对中国市场进行倾销。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一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为俄罗斯、巴西等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了机会。在中欧贸易纷争中,俄罗斯的猪肉出口商成为了直接受益者。当前,俄罗斯的猪肉行业正展现出部分替代欧盟市场的趋势。
肉类产品,如猪肉,对于卖家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买家来说,情况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在发现与俄罗斯进行猪肉贸易合作后变得焦虑不安的原因。早在耶伦呼吁G7国家对华加征关税时,德国财长就明确表示,贸易战中没有赢家。然而,欧盟依然决定挑起贸易战,中国对此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这个后果,最终由欧盟自己承担。当前,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正在稳步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大多数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才是国家间应有的相处之道。而欧盟在这一过程中却显得“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