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政府近期掀起新一轮关税战,试图通过加征关税保护国内产业,然而却遭到多国迅速反制,直接威胁到近800万美国人的就业,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曾坚定支持特朗普的选区。这场关税战不仅损害了美国农业、制造业、汽车产业及消费品市场,也让依赖出口的企业陷入困境。伴随着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美国经济正走向深渊,而最终买单的,是普通民众。
特朗普政府一直鼓吹关税政策能够振兴美国经济,但事实证明,它正在摧毁就业市场。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涉及受影响产业的就业人口达到775万,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中西部、南部及东南部。讽刺的是,这些地区正是特朗普在大选中最坚实的票仓。美国农业首当其冲,许多农民在第一轮贸易战中已损失惨重,如今又遭遇高额报复性关税,导致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同时,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直接推高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和机械成本,进一步压缩农民利润空间,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美国制造业也未能幸免,关税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在钢铁、铝材等原材料方面。小型制造商和工厂难以承受这些上涨的成本,被迫裁员或降低产能,导致失业率攀升。汽车行业同样深受其害,由于特朗普对欧洲和日本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高额关税,汽车制造商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生产成本激增的问题,而各国的反制措施又削弱了美国汽车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打击该行业的就业机会。
消费品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在食品和饮料行业。啤酒行业成为最明显的受害者之一,由于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铝加征25%关税,易拉罐价格飙升,使得啤酒生产成本增加。加州小型精酿啤酒厂商霍法特表示,铝罐供应商已经将关税成本转嫁给他们,而他们只能被迫提高产品售价。然而,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有限,导致销量下降,小型啤酒厂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比利时等欧洲啤酒生产商也在加紧出货,以防止即将到来的200%关税对其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
关税战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市场,也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破坏。随着美国企业试图规避高关税,许多公司不得不调整供应链,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甚至直接减少在美投资。大型企业或许还能找到替代方案,但对于本土中小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面临破产风险。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美国的出口市场正面临被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瓜分的现实。
专家警告称,特朗普政府的补贴政策无法填补关税造成的损失。在上一轮贸易战中,美国政府向农民提供了巨额补贴以弥补出口下滑的损失,但事实证明,这些补贴远远无法覆盖因关税造成的收入损失。如今,新一轮关税战的影响可能比上次更严重,不仅农业受损,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也面临巨大冲击。如果继续沿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前进,美国经济可能会迎来更加惨痛的后果。
制造商和零售商无法承担全部关税成本,最终只能将上涨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推动物价全面上涨。与此同时,企业投资放缓,出口市场萎缩,就业市场恶化,最终形成高通胀、低增长的恶性循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不仅未能达到提振经济的效果,反而成为压垮美国经济的催化剂。
在国际层面,美国的单边关税战正在加剧全球贸易关系的紧张。欧洲、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纷纷采取反制措施,迫使美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更多阻力。欧盟已决定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中国则在关键领域对美国产品进行限制,包括大豆、汽车和高端制造业。面对这样的全球贸易壁垒,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将因此失去增长动力。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意是振兴本土经济,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农业、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出口企业都面临巨大压力,而最终买单的是普通美国工人和消费者。近800万人的就业受到威胁,通胀高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美国经济已走上危险的不归路。倘若华盛顿不尽快调整策略,持续的贸易战恐将把美国经济推向更加深重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