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商业是两条线,二者能兼顾最好,但是回到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或许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作者 | 莫小城
京东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网络上的好感度要高于美团。而且,主动承担起提升劳动者生存状态的社会责任。
虽然从情感上,京东赢得了更多网络声音的支持,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理性分析,京东打败美团的可能性比较低。
京东在2月11日宣布进军外卖业务之后,宣布零佣金+五险一金的策略,股价一度上涨4.2%,源于市场对于京东打破外卖行业“高抽佣、低保障”的期待。
但是在4月21日,京东宣布将全职骑手招聘名额从5万增至10万,并推出“超时20分钟全免单”政策后,当日港股收盘下跌6.32%,市值单日蒸发超280亿港元。
这说明一个道理:承担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性,其实是很难兼得的。
对于京东的股东来说,京东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闯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生意当中,极大提升了自己赚钱的不确定性。
投资是厌恶竞争的,竞争就意味着风险。
京东为骑手提供的五险一金全额覆盖,单均人力成本飙升至7元,较美团的5.5元高出27%。这27%的竞争劣势,从哪里扳回来呢?靠大家的情怀吗?
外卖平台这个生意,顾客的忠诚度并不高,大概率是哪家便宜就用哪家。要想闯进来竞争,基本只有价格战一条路,走性价比路线。
我之前说过,走性价比路线成为好生意的可能性比较低。
京东说只赚5%,这一句话就是投资的大忌。
首先京东说只赚5%,并不意味着给商家的佣金是5%;在扣除掉骑手的薪酬和其他运营的成本之后,加上美团无缝衔接的价格战,京东外卖这条业务不亏本就谢天谢地了。
在情感上我站京东,但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慷他人之慨,是万万不可的。在接下来和美团进行价格战的这段时间里,京东大概率要用其他业务上赚的钱,来补贴外卖这条线。
哪怕最终京东胜出了,如果只赚5%,那么投资一个5%收益率的生意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这里还牵扯到一个评判好公司的标准,就是要慎重看待走多元化路线的公司。
大家都知道,段永平最看好的公司是茅台和苹果,也曾在2022年小幅持有腾讯,但是后来宣布放弃继续投资腾讯。
他坦言自己看不懂腾讯,因为腾讯做了大量和主业关系不大的投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公司主业赚钱太多,使用现金最好的方式,就是回购自家的股票,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或者把利润再次投资自己的业务中,比如苹果。
但如果拿着主业赚来的钱,去投资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其实是在主动拥抱风险,分散了精力。
这可能出于管理层“闲钱不能闲”的顾虑,但是投资风险不确定的业务,比把钱放在银行存起来更加糟糕。
茅台和苹果非常相似的一点,就是走爆款路线,或者叫“单一产品模式”。
单一产品模式是指,一家公司并不需要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或系列,只需要一款或几款有限的爆款,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单一产品看似数量少,但做到了“集中优势兵力”,分摊在单个产品上的研发投入肯定更高,用户拿到手后,体验感受也会比“多品种策略”要好。这样的产品不仅真正做到了“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也会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种生意模式,在未来更容易产生充沛的现金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的业务更加聚焦,而京东则还在走多元化路线,优势在谁,就不言而喻了。
有哪些公司走的是“单一产品模式”呢?比如茅台、可口可乐、苹果、特斯拉、片仔癀等。虽然他们也有不同的品类,但是大部分营收和利润都来自某一款产品。
比如飞天茅台一款酒,占到茅台总营收的84%。Model Y一款车贡献了特斯拉2024年70%左右的营收。
优秀的公司都是相似的,也是稀有的。
商业模式的投资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对优秀的商业模式的理解,则需要多学习多总结。
情感和商业是两条线,二者能兼顾最好,但是回到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或许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