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库中国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将产生怎样的“火花”?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介绍,目前,工业互联网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标识解析注册量突破6500亿个,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接下来,我国将夯实互联互通基础,高标准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高价值、高纯度、高可用性”的工业语料库和多模态数据集;推动建设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鼓励基础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开源共享;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数据、模型、知识、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集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新华财经)
二、国内要文
1. 重磅利好!国常会定调 绿色制造风口来袭!
近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要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相关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支持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绿色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绿色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政策驱动下,绿色制造板块有望获相关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扩张,提升企业盈利与竞争力,为投资者带来潜在投资机会。(证券时报网)
2. 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
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发市场关注。国新办也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作出解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探索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历次产业变革中,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发展,决定了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也决定了技术革命能释放多少经济潜力。此前,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多从金融供给侧入手,而此次印发的《政策举措》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让更多的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创新的广袤沃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政策亮点。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实好《政策举措》,需要强化科金协同、央地联动,推动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协同发力,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经济日报)
3. 进口采购订单109.8亿元!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闭幕
以“向新向实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5月25日闭幕。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本届博览会举办中东欧商品采购签约、“嗨购中东欧”等活动80余场,实现展期进口采购订单达到109.8亿元;组织全国100余家采购商“精准对接+深度撮合”现场成交超1亿元。投资方面,“投资浙里”系列推介交流活动签约项目24个,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本届博览会参会规模创新高,规格规模为历届之最。中东欧展实现中东欧14国展商全覆盖,积极拓展“中东欧+”网络,另有来自英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商品参展;出口消费品展客商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近150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超过2400个,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7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约4000人。本届博览会展览展示亮点纷呈,临展面积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15%,近150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超过2400个,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7万人次,其中境外采购商约4000人。展览看点更丰富。(证券时报网)
三、地方频道
1. “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在广州开幕
24日,由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贸优品达湾区”媒体行动在广州启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活动将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潜力。广东省将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提升“粤贸全国”“食在广东”“请到广东”“粤夜粤美”等消费品牌,不断挖掘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新亮点。(经济日报)
2. 西安:鼓励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集群攻关
据“西安发布”消息,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鼓励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平台等,联合开展科研集群攻关。聚焦重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形式,组织实施技术攻关项目。常态化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鼓励企业“出题”和高校院所“答题”,通过“以赛代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南方财经网)
3. 教育科研引领质量提升,浦东是这样做的
上海市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浦东专场)活动,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引领·融创·共生”。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主论坛主题为“以科研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军主持。上师大附中校长黄岳辉说,学校始终将教育科研作为办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研引领课堂改革,以课题推动教师成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沈伟荣表示,要坚持深耕厚植,培育科研生态,持续推进科研立交桥建设,构建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让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作题为《深化研究,创生新质:以科研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提出将从立交延展、人智协同、专业队伍迭代三个维度赋能,持续以科研引领浦东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上观新闻)
四、公司化运营
推动开放创新 完善基础设施 海南数字经济持续壮大
“数聚自贸港”数字经济项目(一季度)集中签约仪式日前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7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预估总投资25亿元。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培育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步入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超400家,实现营收约2000亿元。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2个千亿元级重点园区快速发展。今年,海南进一步提出从壮大数字产业生态、发展特色数字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四方面,推动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2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2条国际海缆建成开通,全面支撑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场景应用。(经济日报)
五、王牌悟语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