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加速东移:主权财富基金掀起中国科技投资热潮
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增持中国光伏企业,到新加坡淡马锡在深圳设立第三个科技投资基金,全球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向东方。 这并非偶然,而是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中国科技实力崛起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迪拜投资局到北欧石油基金,这些全球最大“耐心资本”的管理者们正达成一个共识:未来的科技领导者不仅诞生于硅谷,也正在北京、深圳和杭州的实验室里崭露头角。世界资本流向的转变,比任何地缘政治宣言都更有力地描绘着未来经济版图。
景顺集团近期发布的一份权威报告,为这种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该报告调查了管理着27万亿美元资产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央行,发现近60%的受访机构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尤其集中在科技领域。更令人瞩目的是,北美主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尤为高涨,高达73%的机构计划增配中国资产,远超欧洲基金仅13%的谨慎态度。 这种“中国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景顺集团机构负责人罗德·林格罗指出,市场对中国发展的“错失恐惧症”(FOMO)日益加剧。 “我现在必须进入中国市场”的迫切心态,源于中国在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关键科技领域展现出的全球领导力。 报告特别指出,主权财富基金如今正以“曾经对硅谷的战略紧迫感”关注中国的创新驱动型产业。 今年初,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更是在调查期间激发了全球投资界的兴奋情绪,为这股中国投资热潮推波助澜。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CEO邓肯·邦菲尔德在今年5月的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事实证明,中国对许多主权财富基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市场。它们很早就投资了腾讯、阿里巴巴这类企业。” 如今,这些“耐心资本”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国科技版图,重点关注:
半导体制造: 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的加速,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人工智能应用: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AI企业崛起,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活力。
电动汽车产业链: 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制造,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领先地位。
可再生能源: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及电网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使其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热点。
这些领域不仅代表中国的产业未来,也正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邦菲尔德强调,主权财富基金是“可再生技术及所有气候相关能源投资的重要参与者”,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投资目的地。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主权财富基金正进行双重战略调整:一是投资策略上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尤其是在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型机构中更为明显;二是地域配置上,全球央行正积极进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央行认为美国债务不断攀升对美元的长期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但同时,78%的央行也认为,美元的可靠替代品出现还需20年以上时间。 与此同时,主权财富基金也在积极拓展另类投资领域,例如私人信贷和数字货币。
主权财富基金去年的平均回报率达到9.4%,在该调查历史上排名第二,这强化了它们对长期价值投资的信心。邦菲尔德总结了主权基金的投资哲学:“主权财富基金寻求增长,因此希望尽可能成为长期投资者——不仅是地域上的长期布局,也包括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长期投入。” 这种“耐心资本”特性与中国科技产业的长周期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长期的项目开发周期和运营需求,更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
尽管面临贸易监管等不确定性,邦菲尔德仍然对中国市场持积极展望,他指出:“除非贸易监管和规则出现进一步明显变化,否则整体格局不会有太大调整。” 这预示着,全球资本加速东移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