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借道第三国,公然绕过中国出口禁令,拿到了近4000吨的关键矿产,中方随即做出坚决表态,一场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行动早已全面展开。
中国,作为全球关键矿产的重要供应国,在锑、镓、锗等关键矿产的产量和出口量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在去年12月,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变本加厉地打压,我商务部发布公告,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否则违者必究。
但美国却不甘心被“卡脖子”,开始耍起了“小聪明”。
据路透社消息,自中国去年禁止向美国出口锑以来,美国企业便将目光投向了泰国和墨西哥等第三国,玩起了“曲线救国”的把戏,从他们手里获得大量关键矿产。
数据堪称触目惊心,据统计,自去年12月到今年4月这几个月里,美国从泰国与墨西哥购入的锑氧化物达到3834吨,近4000吨。
而美国海关的记录显示,这一进口量差不多比之前整整三年的总和还要多,这些原产于中国的关键矿产,通过第三国转运,摇身一变成为“他国制造”,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企业的手段不可谓不隐蔽,它们先是与中国境内一些不法企业勾结,将受管制的关键矿物伪装成普通矿种报关出口 ,运输至泰国和墨西哥等“中转站”。
在这些第三方国家,只需经过简单的粗加工,甚至仅仅是重新贴标,这些矿产就被包装成当地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入美国。
而对于充当“帮凶”的第三方国家企业来说,丰厚的利润是它们甘愿冒险的主要原因。
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还是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而美国企业即便要支付远高于正常市场价的成本,为了维持产业链运转,也愿意为这份“利益”买单,毕竟关键矿产对他们的高科技和军工产业太重要了。
不过,美国靠这种办法维持关键矿产的流入,注定是不可持续的,高昂的成本就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
美国企业为了获取这些关键矿产,需要支付比正常价格高出许多的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美国的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除了成本问题,运输风险也不可忽视,这种通过第三方转运的方式,就是一种走私行径,运输的物流公司、参与的美国企业以及中间环节的各方都将面临法律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这消息一经传出,我商务部当即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坚决防止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为了掐断非法外流的渠道,早在今年5月,中方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显然,中方对钻空子的行为将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行动已在路上。
针对“第三国转口”“伪报瞒报”等规避行为,需深化跨部门协作,对泰国、墨西哥等重点中转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动态监测。
像中国对这两国锑出口量的异常激增,本身就是重要预警信号。
而深挖走私网络,不仅要查处直接参与的企业,还要严惩背后的非法中介和境内外勾结的团伙,让其付出的代价高于所得利润。
当然,核心还在于巩固技术优势与产业话语权。
中国在关键矿产的精炼技术上本就领先全球,比如美国即便能开采稀土,也不得不依赖中国的精炼产能。
在此基础上,中方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镓、锗、锑等矿产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技术,将原材料出口转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很大程度上,应对此类问题不能仅靠“堵”,更要靠“疏”与“强”:通过严格监管堵住漏洞,通过技术升级掌握主动权,通过规则完善构建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守住关键矿产的安全防线,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