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8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健康告知,是指保险公司在投保前了解投保人的健康情况,是健康险投保时进行风险筛选的第一道闸门。一般告知内容包括疾病史、身体现状、家庭病史、职业等。近期,保险市场上线了多款没有健康告知、投保“0门槛”的中高端健康险。
不用体检、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健康告知就能投保,投保门槛真的降低了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进入的门槛的确下降了。
王国军表示:“既往病史、体检异常,年龄偏大,这样的非标体人群过去几乎是无法通过中高端医疗险的健康告知环节的。新产品免健告,确实让这部分人群又有了可买得到赔得到的中端医疗险的选择权。”
不过,免健康告知并不意味着买了这些医疗险产品就能获得赔付。王国军提醒:“健康保险的一些除外责任,比如癌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等若干类严重既往症,它是不能保也不能赔的。部分产品还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特需、国际部这些责任都拿掉了,价格也比普通的百万医疗险要高10%至30%,免赔额也更高了。”
在保险领域,健康告知几乎是所有商业健康险,尤其是中高端医疗险不可逾越的环节。保险公司会据此评估风险,决定是否承保、是否加费或设置责任免除条款。对于身体存在异常指标或既往病史的“非标体”人群,这一过程往往意味着保障机会的丧失或保障范围大幅缩水。
而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带病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对带病体保险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元保集团市场部负责人李虹说:“60岁的人群购险率是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从2023年至2024年,从26%提升到66%。保险数字化的加持之下,很多投保的门槛打破了,有一些医疗险、重疾险可以提供给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购买。”
数据显示,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检出率也居高不下,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潜在保险消费群体。此前,这些人因为理赔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所以被绝大部分健康险排除在外。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朱俊生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提升。
朱俊生表示:“中国的带病群体非常大,他们的医疗费用占中国医疗费用的65%以上。理论上来讲,医疗费用在哪里,健康险就应该在哪里,怎么提升带病体的经营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带病体风险高、数据复杂,承保难度高,所以当我们做‘带病体’就一定会面临风控的压力。但是科技的赋能,优化风险识别,来提升核保的运营效率,而且科技会拓展核保边界,来增强风险韧性。”
健康险带病可投,那么,哪类人群适合购买免健康告知、投保“0门槛”的产品?王国军建议:“非标准体可能就留在免健告的赛道里面,用高保费换得可承保。健康体不要选享受免健告,因为它是有代价的。保费低,低免赔高保障这种传统的中高端医疗保险,还有长期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这是标准体、健康体的人群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