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关税大棒悬在欧盟头顶,重压之下,欧盟内部已然乱作一团。这次美国刚撂下狠话,欧盟便转身找上中国,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引发了诸多猜测。那么,欧盟此举是真心寻求与中国合作,还是另有所图?
今年4月,美国政府挑起全球关税大战,但由于自身资源及其能力有限,难以同时应对多线关税战。于是,美国政府又一再延长关税关税豁免期,这也凸显出特朗普政府在该议题上的犹豫和反复。因为即使是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欧盟,也拒绝接受关税霸凌,并扬言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然而,美方却始终以强硬对强硬,美国财政部长撂下狠话称,哪怕是美国需要欧洲针对中印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也不可能再推迟对欧盟征税的时间表,这可把欧盟吓得不轻。
多年来,欧盟一直紧跟美国步伐,在国际事务中亦步亦趋。就拿对华政策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极力推动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试图讨好美国,可如今不仅没从美国那儿捞到好处,反倒要被美国 “开刀”,同时得罪了中美两大经济体,处境相当尴尬。而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下,欧盟如梦初醒,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于是转身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而中国成了他们眼中的 “救命稻草”。
在此之前,欧盟政客还心存侥幸,以为能与美国达成协议,降低关税。7月9日是原定的窗口期限,欧盟急于推动谈判取得突破,但由于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交易风格,双方原定达成的协议在最后时刻告吹。欧盟虽然同意继续谈判,但美方立场更趋强硬,谈判要价水涨船高。特朗普政府威胁称,将在8月1日后将加征的所谓“对等关税”从20%上调至30%,以及将钢铝税上调至50%。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欧盟陷入了两难抉择。若选择妥协,不仅颜面尽失,还将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毕竟欧盟诸多产业依赖对美出口。可要是强硬反击,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一旦贸易战全面爆发,欧盟企业将面临美国市场的封锁,出口受阻,大量企业可能陷入困境,失业率也会随之飙升。因此,美方刚撂下狠话,欧盟转身就找上中国,一向非常强势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开启访华之旅。
然而,就在冯德来恩访华前,欧盟刚刚通过了第18轮对俄罗斯的制裁,令人意外的是,此次制裁继续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清单,并以“莫须有”的罪名首次制裁两家中国金融机构。这一举动无疑是向美方“表忠心”,显得欧盟“很懂事”,以换取美方在关税问题上手下留情。与此同时,冯德莱恩在访华行程安排上也颇费心思。她先是决定缩短在中国的访问时间,并且在访华之前,特意跑去日本参加第30届欧盟日本峰会。明眼人都能看出,她企图借此机会拉拢日本,为自己在与中国、美国的谈判中增加筹码。
有观点指出,欧盟在对待与中国的合作上,始终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一方面,欧盟需要加强对华经贸合作,从中国市场获利,但另一边又听从美国指挥,对中国采取一些不友好举措。例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同时还无端指责中国 “支持俄罗斯战时经济”,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严重影响了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盟还对华新能源汽车发起所谓的 “反补贴调查”,试图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就在冯德莱恩抵达北京时,中方的通报去掉了“欢迎”两个字,而是称作“通过中欧共同协商”。最绝的是,这次中方安排用摆渡车去接冯德来恩。中方此举意在提醒欧洲政客,要摆正自己位置,清楚认识到到底是谁在求谁。中方愿意给欧盟合作的机会,但如果欧盟还抱着利用中方、随时准备改弦易辙的想法,中方也绝不会惯着。此前,中方已对欧盟此前无理且非法的单边制裁,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访华期间,冯德来恩表态称,欧盟寻求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欧美关系恶化无关。只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伙伴,她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但有观点指出,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威胁,欧盟此时转身找上中国,既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有把对华合作作为垫高对美谈判筹码的企图。但不管怎样,中方在与欧盟的接触中都始终保持清醒,明确自身立场和底线。如果欧盟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甚至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最终很可能鸡飞蛋打,两头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