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
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稳定经济运行、提升政策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会利用所有可用信息对未来经济形势作出无系统性偏差的预期,并据此决定或调整自身决策,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预期的形成和变化。因此,有效引导和管理预期,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使政策与公众预期形成良性互动,就能降低政策实施成本,增强政策效果。
从理论层面看,尽管预期是经济主体的自主行为,但由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引导和管理预期的。这种特殊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拥有系统全面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特别是在微观信息方面政府不具备优势,但宏观与经济整体信息仍主要由政府产出和掌握。二是政府自身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占GDP的比重多在40%—50%。三是政府或公共部门在一些关键市场上居市场支配地位,这些关键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如基础货币供给。四是政府监管的规则和实施力度也对经济主体预期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郑道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