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8月5日报道:今年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因为繁琐的国内上市规则和更高估值的前景让它们敢于面对动荡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监管的要求。
高盖茨律师事务所表示,2025年上半年,有36家中国公司(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公司)在美国上市,而2024年创下了6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纪录。
许多公司都是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SPAC是一种主要为收购初创企业而设立的上市公司,使初创企业无需经过漫长的首次公开募股流程即可上市。
中国披露的信息显示,等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超过40家,其中包括一家移动广告服务提供商和一家中药制造商。这一数字(不包括秘密提交的上市申请)如果今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总数全部实现,将创下年度新高。
“我认为今年对中国企业IPO来说是健康的一年。今年很可能会创下纪录,或者接近创纪录,”K&L Gate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维·巴茨(David Bartz)表示。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客户渠道,寻求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
自2023年中国政府收紧上市规则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内上市变得更加困难,这提高了通过美国SPAC上市的吸引力,也增加了美国更深厚的资本池。银行家和律师表示,寻求在美国上市就等于押注美国立法者旨在削弱中国进入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呼吁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一家有望上市的公司是赛车制造商星辉汽车科技,该公司负责人今年6月在上海一家酒店举杯庆祝其在美国上市的重要一步。
星辉董事长宋文芳在签署被纳斯达克上市SPAC UY Scuti收购的初步协议时表示:“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流动性强,融资渠道畅通。”自星辉庆典以来,投资者将美国股价推至历史新高,预计贸易协议将成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数月来威胁征收高额关税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结束的开始。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包括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在内的10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截至3月份,这些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
今年4月,茶馆连锁企业茶吉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募集资金4.11亿美元,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安联全球合伙人公司董事总经理穆凯伦(Karen Mu)表示,在寻求上市的公司中,越来越多的是尚未盈利甚至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他们希望通过SPAC上市更快地筹集资金。
SPACInsider的数据显示,这种需求促使去年通过SPAC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总数几乎翻了一番,达到57家,今年迄今为止已攀升至76家。
然而,中国日益增长的兴趣引起了美国议员的注意,他们在今年5月份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呼吁将中国公司从美国交易所退市。
今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特别将中国列为目标,试图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对中国上市趋势发表评论,只是表示该监管机构收集了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外国公司的数量信息。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