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金属材料领域,铂铑丝作为高温测量与工业加热的关键材料,其型号差异直接影响着市场价值与应用场景。其中,B 型铂铑丝与 S 型铂铑丝的价格差距尤为显著,单克价差可达 100 元以上。这种价格分化的核心原因,源于二者在铂铑成分占比上的本质区别。
从成分构成来看,S 型铂铑丝的电极设计遵循 “正极含铑 10%、含铂 90%,负极为纯铂” 的标准。这一配比使其在中温测量场景中具备稳定的热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陶瓷烧结等工业环节。而 B 型铂铑丝的成分设计则更为复杂:正极含铑量提升至 30%、含铂 70%,负极采用铂铑合金(含铑 6%)。这种高铑含量的配方,让 B 型铂铑丝在 1600℃以上的超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优异的抗氧化性与热电稳定性,是航空航天、冶金等高端工业领域的核心材料。
铑作为一种稀缺贵金属,当前市场单克价值约 1500 元,其价格远超铂(约 200-300 元 / 克)。B 型铂铑丝的总铑含量(正极 30%+ 负极 6%)显著高于 S 型(仅正极 10%),这直接导致其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此外,B 型铂铑丝的生产工艺要求更高,需精准控制高比例铑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推高了其市场价格。
根据今日最新回收行情,S 型铂铑丝回收价为 330 元 / 克,B 型铂铑丝则达到 453 元 / 克,价差与成分差异形成明确对应。这种价格差异不仅反映了材料本身的价值,更体现了不同型号铂铑丝在工业应用中的性能层级 ——B 型以更高的铑含量换取了更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从而获得了市场的价值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