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财务数据的下降,公司在报告中解释,主要因煤炭价格下行所致。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1-6月,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整体宽松,煤炭价格降幅明显。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至6月末,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综合交易价吨价由707元下降至660元,京唐港主焦煤库提吨价由1520元下降至1230元。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以来,随着下游需求回暖,煤炭价格已呈现回升趋势,截至8月15日,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综合交易价已回升至672元/吨,京唐港主焦煤库提已回升至1610元/吨。
煤炭产销保持平稳,资源储备取得积极进展
2025年上半年,苏能股份持续强化服务能源资源安全的核心功能;贯彻“能源+资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坚定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新能源产业,相关业务取得了积极进展。
面对煤炭市场波动,苏能股份坚定推动矿井产销动态平衡,实现了贸易规模的持续稳定。根据企业中报,2025年上半年,苏能股份商品煤产销依然保持稳中有增发展节奏,产量、销量分别达到846.43万吨、818.03万吨,均实现了5%左右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苏能股份煤炭资源储备同样传来喜讯,子公司百贯沟煤业自竞得崇信县百贯沟西部煤炭资源探矿权以来,持续推进野外勘探工作,于今年7月完成相关工作并转入报告编制阶段,为下一步办理探矿权登记、矿井延伸开采奠定基础。
在役火电运行稳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4.54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占比超64%。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发电体系的重要支柱,火电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截至今年七月,苏能股份火电装机规模达到2700MW,上半年,在役机组平均累计利用小时数达到1949小时,已成为江苏省能源保供的坚实支撑。
此外,立足江苏省旺盛的能源需求,苏能股份持续推进“蒙电送苏”工程项目“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要配套电源点——苏能锡电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苏能白音华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工作,在建装机规模达到3320MW。
其中,苏能锡电机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年内建成投产;苏能白音华机组建设进度超过30%,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业内人士表示,苏能股份“蒙电送苏”配套电源点,实现了大型褐煤发电关键技术突破,单位燃煤消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未来两套电源点的建成投产,有望带动苏能股份火力发电效益的提升。
逐绿向新加速转型,新能源业务高速成长
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转型进程持续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0.6%、20.0%,二者合计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约18.07%,新能源产业发展动能显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构建。
报告期内,苏能股份紧随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业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光伏领域,公司依托现有产业布局,推进项目建设,报告期内,陕西麟游“农光互补”项目、垞城矿采煤塌陷区“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储能领域,苏能丰县50MW储能项目持续推进,于2025年7月成功并网;此外,苏能正镶光伏、风电及配套储能均在持续推进中。
随着风光储项目的持续推进,苏能股份在役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达到647.8MW,在建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477.5MW。公司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200MW以上。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苏能股份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售电量、销售收入,均实现了同比成倍增长,为苏能带来的新的发展动能。
面对上半年煤炭市场的波动,苏能股份多项业务协同推进,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展望前路,随着各项布局的逐步深化,公司有望在坚守能源保供初心的同时,沿着“能源+资源”双轮驱动的路径持续前行,稳步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能源领域的稳健前行注入持久动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转自:周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