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看似寻常的跨界合作公告,却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加密货币和航空业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2025年9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AI驱动出行方案提供商Webus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简称Webus)宣布,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公告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是,Webus计划在未来为其旅行服务品牌Wetour的海外平台引入XRP支付支持,以服务中国国航遍布全球的超过6000万“凤凰知音”会员。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在中国对加密货币交易与使用采取严格限制的背景下,作为国有控股的旗舰航空公司,中国国航的名字与XRP支付联系在一起,无疑充满了矛盾与想象空间。然而,深入解读这份措辞严谨的公告,我们看到的并非中国监管政策的松动,而是一幅更为宏大且谨慎的画卷: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创新的模式,小心翼翼地“试水”并布局海外的加密货币经济。
破局关键词
根据Webus发布的官方新闻稿,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其旗下的高端出行服务品牌Wetour,将为中国国航的“凤凰知音”会员及全球乘客提供机场接送和高端专车服务。这是一次典型的“航空+出行”的跨界联盟,旨在提升高端旅客的出行体验。
加密货币的角色,则被巧妙地置于一个充满前瞻性但又布满前提条件的框架内。公告明确指出:
Webus首席执行官郑楠表示,此举旨在“构建一个与Ripple集成的旅游生态系统”,并有望为旅客带来更快的结算速度、代币化的奖励以及与会员权益直接挂钩的区块链凭证。
这一系列谨慎的措辞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对中国严格监管政策的深刻理解和规避。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交易和支付活动。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监管下的国有企业,中国国航不可能在其境内的主营业务(如机票销售、国内忠诚度服务)中接受XRP等加密货币。
因此,“海外平台”成为了整个合作模式得以成立的破局关键。这一设计意味着,身处海外的“凤凰知音”会员,在那些加密货币法规允许的国家和地区,将有可能使用XRP来支付Wetour提供的专车服务。这巧妙地将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与中国境内的监管红线完全隔离,使得中国国航能够在不违反国内法律的前提下,间接参与到全球Web3的创新浪潮中。
这种模式展示了一种高超的商业智慧:核心业务坚守本土合规,而通过国际合作伙伴或海外分支机构,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出海”新范式
Webus与中国国航的合作,绝非一个孤立的案例。它揭示了一个日益清晰的趋势:在本土市场面临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正通过类似的“出海”模式,谨慎而积极地拥抱全球加密经济。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策略,使得它们能够在维持国内业务稳定与合规的同时,有选择性地捕捉海外市场的增量机会,避免在全球性的技术浪潮中被彻底甩开。
例如,中国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Linklogis在2025年8月宣布,将其万亿美元规模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XRP Ledger整合,用于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全球支付和贸易融资。其逻辑与Webus如出一辙——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其庞大的国际业务,而核心业务依然遵循国内监管。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一种新范式:企业将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应用聚焦于跨境支付、国际贸易、海外用户服务等领域,利用其高效、低成本的特性,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既是对前沿技术的积极探索,也是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寻求创新发展的务实选择。
不过,尽管此次合作的“噱头”十足,但加密货币市场的反应却显得颇为冷静。公告发布后,XRP的价格并未出现预期的飙升。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能够辨别“合作公告”与“全面落地”之间的差距。投资者清楚地看到,该计划的实施不仅面临着全球各地复杂的监管审批,且其实际用户采用规模和时间表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航空业与加密货币的合作早有先例,如亚洲航空(AirAsia)、荷兰皇家航空(KLM)等都曾进行过类似尝试,但均未能在市场上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低估此次合作的长期意义。如果Webus和中国国航的模式能够成功落地,它将为全球航空及旅游业的忠诚度计划与Web3解决方案的融合树立一个重要标杆。它将具体地展示,如何利用加密货币为全球数千万级别的用户群体提供切实的价值——更优的支付体验、更具吸引力的代币化激励,以及更透明的价值流转。
总而言之,国航与XRP支付的这则新闻,其背后所揭示的,远比“一家航空公司接受加密货币”的标题要深刻得多。它不是一个关于激进采用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在复杂监管环境中进行精妙战略导航的故事。
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的龙头企业并非对Web3的技术革命视而不见,而是在以一种高度务实、极其谨慎且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这场发生在海外平台的“支付实验”,其最终激起的涟涟漪,不仅将为航空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更为我们观察中国大型企业如何在全球Web3浪潮中,既坚守政策底线,又试图不被时代抛下,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和耐人寻味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