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懒, 卖懒, 卖到年三十晚" 有没有典故?
"卖懒, 卖懒, 卖到年三十晚" 有没有典故?通常年尾都会听到人地讲 "卖懒, 卖懒, 卖到年三十晚". 有咩典故?
卖懒有一个传说: 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个菓园,园中有一棵蟠桃树,树上长着一条大懒虫。这大懒虫好吃懒做。春天吃花叶,秋天吃花菓,到了冬天,它就钻到树上躲想来冬眠。王母娘娘知道了,派大神守住这棵蟠桃树,不准懒虫钻到里面。但大懒虫懒性不改,想法子往里钻。王母娘娘可生气了,一声令下,把这大懒虫打落尘世。懒虫下到凡间,看到广州是块风水宝地,还看到西关有个小孩也和他一样懒,于是便钻进了这小孩的鼻子,变成了人人讨厌的鼻涕虫。从此,这小孩就天天早上睡觉,不愿意起牀上学。可春节过后,孩子就要上学,再不能睡懒觉了。为了除掉这讨厌的大懒虫,孩子们在除夕就要点上灯笼,沿街叫卖懒。也怪,这样年前一卖懒,春节的一出人头地就可以精神焕发地上学了。 这是广州西关儿童卖懒的故事,到了今天讲科学的时代,这种风俗也就无影无踪了。以前广州市的小孩在年卅晚都有卖懒的传统,每个小孩子都手提一个小灯笼,拿一个红鷄蛋和一个慈菰,联群结队在街上走来走去,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不懒。」回家后,把红鷄蛋分给家中的长辈,寓意自己已经把懒惰卖掉,新一年就会变得勤力。 孩子们除夕卖懒的风俗,不仅广州有,就是江浙也有。苏州人名「卖懒」为「卖痴」,所唱的词句是:「卖懒卖痴,人痴我不痴」。 另外,广东东莞人 , 在除夕这天给小孩子 一 个 熟 鸡 蛋 , 叫 他 提 着 灯 笼 到 街 上 绕 一 圈 , 边 走 边 剥 鸡 蛋 吃 , 口 中 还 念 道 : 「 卖 懒 去 , 买 勤 来 , 鸡 蠢 ( 蛋 ) 唛 ( 去 ) 壳 随 皮 ( 蛋 内 软 膜 ) 去 , 富 贵 荣 华 跟 我 来 。 」 据 云 小 孩 如 此 卖 懒 , 在 明 年 里 就 会 勤 于 读 书 了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