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上学是怎样的体验?
在台湾上学是怎样的体验?
正在台科大念四年制的本科学位,现在还是大一。个人感觉,之前的一个学期下来,个人生活和想法上的收获以及成长远远大于学术上的成长。必须承认的是,来之前是抱着相当美好的期待来的。期待的是一个充满生活的温情和文化气息的美丽海岛,一年到头都不需要穿羽绒服,出门三分钟就可以吃到最美味的炸鸡,可以认识好多能一起泡图书馆,然后带着小说和一张毯子躺在大草坪上一起野餐,晒太阳,睡午觉的朋友。可是俗话总有俗话的道理,就是说得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生活气息有,看着老旧的房子,我一个人能脑补出一整场舞台剧,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家族兴衰的故事,一个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故事。文化气息有,文创园区整个让人觉得文艺到变成小仙女,走在里面都不自觉想要微笑。很多展览都是免费的,或者象征性收几十台币,大咖的展也不过300/400台币顶天。
单就教授学历来说,普遍是欧美海归博士,在我所就读的学校里面部分艺术专业老师甚至是欧美名校毕业。但是,就我所就读的商科专业老师讲课能力来说,能力确实一般,具体表现在: 讲师普遍逻辑能力较差不懂得精炼,个别不怎么敬业的老师一节课有3到4成是在扯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包括传播个人价值观),即便比较敬业的也经常在不断重复但依旧无法讲清楚一个问题有时候反而越讲越讲不明白。学习风气很差,学生普遍不懂得尊重课堂,有些老师不大能镇得住或者讲得实在捉鸡的课上整堂课都能听到各种同学在下面讲话,在饭点的课上各种速食把整个教室弄得一片酸爽。本地学生下雨天光脚穿拖鞋上课也是一大奇观。
听台湾同学讲,两岸课堂的差异在于一个自由活跃和另一个的填鸭死板,谬之大矣。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太大的程度取决于个性化的因素。比如老师的水平和同学的参与度。上升到两岸的差距显然不合理。这里的一些课堂前三排总是空着,老师对此视若无睹,于是学生安之若素。这样的课堂显然不是值得标榜的自由活跃。反观大陆的课堂,也有教授与学生火爆争论的盛况。所以这些比较无异于田忌赛马,并无意义。
我觉得台湾的大学老师对学生太仁慈了,总是觉得对学生太残忍,不忍心让学生挂科,大部分老师给分很甜,出试卷也不会出的很难。我们考的还可以的时候,幸好班上有交换生,跟他们一对比,我们考80多,交换生考的接近满分,跟他们一交流,说这种课他在大陆修过,比这个更难,所以轻轻松松拿了90多分!然而,授课方式,确实是台湾这边的老师比较用心,她们都是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去讲课,注重课堂互动,尽量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课堂里来。虽然讲的不深,但是确实基础内容的知识都交代清楚了。特别是通识类课程,台湾老师真的讲的很出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