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初可背了不少他的诗。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有人做过统计,《陶渊明集》诗文一百四十二篇,写到饮酒的共有五十六篇之多,占了将近一半。
陶渊明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儿子却都不出名,而实际上,他自身才华横溢,儿子却都呆傻愚笨,不成大器。陶渊明有首诗,叫《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从诗里可以看出,大儿子陶舒俨年方十六,为人懒散,无可匹敌;二儿子陶宣俟年将十五,到了应致力于学习的年纪却不学无术。三四子陶雍份与陶端佚是双生子,这对双胞胎智力先天愚钝,到了十三岁还认不全数字。小儿子陶通佟已经九岁了,整天只知道在外头玩耍。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提出这都是陶渊明嗜酒成癖的缘故,陶渊明一辈子离不开酒,白天喝,晚上也喝,不喝酒还睡不着觉,于是这样日积月累的处于酒精的麻醉之中,有说嗜酒成癖者,其婴儿出现各种心理或生理失常症状,比例高达83%。因此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智力有伤,难成大器,也有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而陶渊明却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实在令人唏嘘。
陶渊明好酒,他自己也坦然承认个嗜好,在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提到自身对酒的渴望是难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陶渊明弃官后就归隐于庐山脚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就是这时陶渊明又新娶了第三房夫人——翟氏。翟氏精于农桑,勤奋善持家,因此种的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一多,陶渊明的家酒缸也就满溢了。
每到闲暇时,陶渊明就和一帮朋友到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崖下有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每每和友人在这饮酒作诗,一同取乐,而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台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他横卧的痕迹,这块石头也被后人称之为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