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特朗普1.0时期的我国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心机上都无力和特朗普抗衡,但他也没想到不过4年没交手,我国竟然蜕变的这么快。
尤其是进入2025年下半年以来,接连不断的招数确实让这个80多岁的老头有些招架不住,要不然他哪里至于一会嘴抽一会静脉有问题。
9月23日彭博社发布的消息对白宫而言更是平地起惊雷,我国正在游说友好国家央行将黄金存放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并且这个行动已经进行了几个月了。
中国“黄金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2025年9月23日,彭博社一则消息震动白宫:中国央行正悄悄游说友好国家,将黄金储备存放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消息传出后,美国朝野一片哗然,特朗普政府甚至罕见地在APEC峰会前释放“求和”信号,试图与中方就黄金问题展开对话。
这场“黄金争夺战”的背后,是中美博弈的全新战场。中国连续十个月增持黄金,总量突破2098吨,同时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构建“人民币-黄金”闭环生态,直接挑战美元霸权的根基。更让美国坐立不安的是,已有东南亚国家悄悄响应,马来西亚等国正考虑将黄金储备转移至中国。
这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调整,而是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中国用黄金这一“硬通货”为人民币背书,通过香港交割仓库和CIPS跨境支付系统,构建起不受美元控制的全球金融网络。当美联储还在通过降息收割全球财富时,中国已用黄金储备和实体经济的“双锚”,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就了一条新路。
中国如何改写全球黄金定价权
黄金,这个被人类追逐了数千年的贵金属,从未像今天这样承载着如此复杂的政治经济含义。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绑定,确立了全球金融霸权。但随着美国债务危机加剧和地缘政治动荡,美元信用正在崩塌,黄金的战略价值重新凸显。
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三步走”战略重塑黄金市场格局:
第一步,疯狂囤金夯实家底。截至2025年8月,中国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连续十个月增持。这不仅对冲了美元贬值风险,更重要的是,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7.3%,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人民币有黄金撑腰”的信号。
第二步,打造黄金交易新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启用香港交割仓库,推出离岸人民币黄金合约,实现了黄金与人民币的闭环兑换。2025年一季度,上期所黄金期货成交额同比暴增143%,“上海金”价格与伦敦金的联动性超过98%,全球交易员开始习惯参考“中国价格”定价。
第三步,构建黄金外交网络。中国邀请友好国家将黄金存放在上交所,既提供安全保管服务,又允许其通过CIPS系统用人民币交易。这种“黄金托管+人民币结算”的模式,对饱受美元制裁之苦的国家极具吸引力。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华时明确表示“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市场普遍猜测该国可能成为首个响应者。
美元霸权黄昏
表面上看,中国的“黄金托管”是为了规避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但其背后隐藏着更宏大的战略目标:
打破美元金融监控体系。美国通过SWIFT系统监控全球资金流动,2022年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行为,让各国意识到美元资产的脆弱性。中国通过CIPS系统和黄金托管,为“去美元化”提供了替代方案。2025年,东盟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达36%,CIPS处理东盟业务金额同比增长95.6%。
重塑全球货币锚定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石油绑定形成“石油美元”霸权。中国则另辟蹊径,将人民币与黄金、大宗商品挂钩。中老铁路沿线贸易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形成“铁路人民币”新生态。这种“实物资产+数字支付”的组合,正在动摇美元的信用根基。
构建金融安全防火墙。中国持有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约60%是美元资产。通过增持黄金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正逐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更关键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交割机制,让黄金储备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了“存在美国的黄金被冻结”的风险。
这场金融革命的影响正在显现。2025年三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波兰、土耳其三国贡献了一半以上。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指出,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距离取代美元仅一步之遥。
当美联储还在为降息幅度争论不休时,中国已用黄金储备和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稳定锚点。
结语: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已经打响
中国的“黄金大计划”,本质上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系统性挑战。通过增持黄金、打造交易中心、构建支付网络,中国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更重要的是这种变革不是通过对抗,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和互利合作实现的。当马来西亚等国将黄金存放在上海时,它们不仅获得了安全保障,还获得了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红利的入场券。
这场博弈的最终胜负,取决于谁能为全球提供更稳定的货币体系。美国试图通过加息降息收割全球,但债务危机和政治极化正在侵蚀美元信用;中国则以黄金为锚,以实体经济为基,构建起“安全、高效、普惠”的金融新生态。历史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参考资料:美联储,降息25基点!中国资产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