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配爸妈去银行办业务。银行门口常摆着米、油、电饭煲,牌子写着“存满即送”。很多人嘀咕:又不是冲礼品来,有钱总归要存。
前几天和我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聊天才知道。银行赠送礼品,里面有很多猫腻。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银行送礼品就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少人以为礼品钱是从利息里抠的,甚至怀疑银行顺带推销高风险理财。去年一个朋友撞见“存三年定期送电车”,差点当场签约。回家被我们拉住:先读合同再落笔。
对比发现利率比市面同档低0.3%,三年少拿的利息正好抵那辆电动车。银行送礼说到底是营销套路,眼睛别只盯米面油。
把利率、手续费、提前支取规则全部算上,综合比价才不亏。
记住一条:礼品值几百,息差可能几千,算清总账再签字。
其次,大银行也会送礼品。
很多人以为大银行不缺大客户,存钱不会送礼品。只有小银行才会送礼品。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城市不允许送礼品。
去年,我去银行办业务。我问大银行员工,存钱有没有礼品。她说上海没有礼品。过了几个月回家过年,老家大银行送米和油。我果断在老家存了几十万。而且大银行在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网点。办业务也很方便。
话说回来,银行为什么要送礼品呢?
其实里面可有讲究了。
第一点,吸引储户。
一条街上好几家银行,压力自然跟着涨。揽储不能硬抬利率,国标上限卡得死,利润也得保。于是“存就送礼”成了温和战术,米面油小家电齐上阵。
对老百姓来说礼品是添头,对银行相当于变相加息,成本还低。竞争越卷,活动越频繁,月末季末礼品堆成小山。
我在老家银行工作的朋友给我说。给客户送礼是拉新最好的办法。不过,我们存钱时,还是要多家对比。先问清利率再算实物价,综合比价才不亏,别让一桶油遮了眼。
第二个,增加客户粘度。
银行想要稳定的存款,先得把客户留住。去年我表妹去办业务,原本只想存一年活期。结果柜员递过来一桶食用油,顺势加了她微信。礼轻情意重,她当场改口把期限拉到三年,利率比活期高出一截。后来行情下行,表妹看着别人降息,她那份利率却锁死,直夸那桶油买得值。
说到底,礼品是引子,服务才是粘合剂,双方都觉得划算,存款自然就稳了。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