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新民帮侬忙”轻松关注
炎炎夏日,上海各体育场馆迎来了健身潮。有多位市民通过今日头条上海频道“头条帮忙”#头条帮忙#入口向“夏令热线·帮侬忙”反映,前往黄浦区建国西路的卢湾体育场,仍然需要扫码登记信息后,才能通过实名认证的闸机系统。但整个操作十分繁琐,对老年人而言更是难以跨过这样一道“数字鸿沟”。为此,不少市民提出:“公共体育场馆,能否不再‘设卡’?”
视频加载中...
扫码进闸
难住太多人
市民王女士讲,家里的老人近日前往体育场,到了后发现需要扫随申码才能进入。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本想找工作人员帮忙,但转了一大圈就是不见人影。无奈之下,只能悻悻而回。
卢湾体育场周边居民区多,不少人都把它视作健身锻炼的首选地。一到暑假,市民潘先生都会带孩子去那里。“之前为防控疫情,体育场新增了刷随申码通过的闸机。而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闸机系统还有必要保留吗?”潘先生讲,尤其是高峰期,大热的天一堆人围在闸机口折腾半天,让人是心急火燎。
许多人围在闸机口折腾半天
徐先生经常带着儿子来上少儿橄榄球培训班,但是孩子没有手机,每次进出都只能是家长先刷自己的随申码,再帮着刷孩子的随申码。今年,他发现体育场小程序上线,注册相关个人信息后,可以扫脸进出。“填写流程实在复杂,而且还需要上传证件照和身份证,弄了半天都无法成功,只好放弃了。况且系统收集的都是个人的核心信息,会不会对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场馆内景
线上登记
操作太繁琐
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来到现场实地走访。体育场的2号门上方的滚动屏显示着开放时间和入场方式,提醒“参加锻炼的市民有序通过实名认证闸机系统进入场内”。进入2号门后,一眼就能看见两个入口闸机和两个出口闸机,现场约有七八位市民正在入口闸机处排队过闸。闸机旁立牌上有一体育场二维码,上面说明:未办理过入场验证人员,请扫码登录信息,在当晚22点前递交注册登录,第二天方可入场。
场馆2号门入口
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扫描二维码后,手机页面跳转到了《卢湾体育场通行闸机信息登记表》小程序,按要求依次填入姓名、证件类型、身份证号、性别等信息后,最后上传人脸照片和身份证。小程序上还特别告知,人脸照片规定必须参照标准证件照,类似全身照、齐腰半身照、非纯色背景、佩戴口罩等情况,均无法通过审核。当所有信息上传后,显示“提交成功”,提示可于次日查询审核进度。整个过程总用时近4分钟。
信息提交页面
随后,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对着闸机系统显示屏,尝试扫脸进入,不予通过,屏幕显示“请出示随申码或者身份证”。再次尝试扫身份证,还是无果。四下无工作人员,最终在场馆外找到正在打电话的保安。询问后得知,目前只能刷随申码进出,身份证暂时无法使用。
闸机系统显示屏
虽然入口闸机区域设在室内,但仅有一台吸顶风扇,且没有空调设施,很是闷热。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观察近一小时发现,先后有四五位白发苍苍老人前来锻炼,但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码进入。还有些市民扫现场二维码注册登记,操作好半天,发现当日无法进场,连连抱怨。
无须扫码
程序应简化
热搜值得注意的是,打开上海体育官方小程序“来沪动|健身地图”,没有找到卢湾体育场通行需扫码的公告或提醒。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致电卢湾体育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进出场馆有两种方式,扫脸(线上小程序审核通过)或随申码。他介绍, 2021年下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增设了闸机。今年2月,又推出了《卢湾体育场通行闸机信息登记表》小程序,市民提交一次相关个人信息后即可刷脸进出场馆。“但系统还在升级迭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提交后次日才能完成信息审核。”同时,对方坦言,目前暂时无法扫身份证。“我们鼓励市民注册小程序,家属可以帮助小孩和老年人操作,之后就能‘一劳永逸’,直接刷脸。”
而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解释,登记个人信息并非强制性,且闸机内信息为脱敏存储,不存在信息外泄可能。他强调,小程序主要还是统计入馆人数和年龄段,“这是为了更好完成上级部门对体育场统计工作要求和安全工作的部署”。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又联系黄浦区体育局,工作人员在记录相关情况后称,会由专人回电答复。但截至发稿,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仍没有收到相关反馈。
那么,如今进入公共体育场馆是否必须扫随申码或登记个人信息? 上海市体育局回应,现在已无此规定,同时也没有发布过公共体育场馆必须登记个人信息的要求。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还是应该简化入场程序,尤其要多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莫让他们被“一码一闸”挡在了门外。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季晟祯 赵冰琰
图片 | 季晟祯 赵冰琰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有困难上今日头条上海频道
找【头条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