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驴友,玩出一个IPO
创始人
2025-11-17 19:01:18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投资界)

崛起于大湾区。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投资界获悉,Klook(客路)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拟在美国纽交所IPO上市。高盛、大摩、小摩、花旗等联席承销。

这是一个崛起于大湾区的独角兽。时间回到2014年,经历一次不太满意的旅行体验后,林照围、王志豪和熊小康三人在香港成立境外旅游服务提供商Klook客路,也在深圳设立技术总部。

不同与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Klook从“目的地服务”切入深度游市场,具体方案是:在目的地集结一众知名人士与旅游体验专家,包括探险家、杂志编辑、旅行作家、米芝莲星级大厨等,亲自筛选并核实特色旅游路线与活动体验,确保所有项目的质量及安全。

至今,Klook集结了包括红杉中国在内长长的投资人队伍,共同奔赴IPO敲钟舞台。

三个人,缔造一个IPO

Klook的创业灵感,源于一次旅行体验。

三位创始人曾回忆这段往事:那是2013年在尼泊尔的一次旅行,他们把现金塞满背包,只为了支付一次徒步的费用——尽管当时在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让酒店、机票等产品标准化,但目的地依然存在许多碎片化的问题,严重影响旅游体验。

正是这样一段看似不太美妙的旅程,让他们萌生创业的想法:那些小而美的本地体验商家,为旅行者塑造了最难忘的时刻,却在技术浪潮中被抛在了后面。他们意识到,移动技术将重新定义体验,于是次年创办Klook——寓意着“Keep Looking”,步履不停,探索不停。

创业之前,林照围曾先后在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投资银行部工作;王志豪则任职于摩根士丹利投行部、资管公司Atlantis;而熊小康曾在移动支付公司MPayMe担任软件工程师。

(来自Klook官网)

在Klook,三个人优势互补——投行出身的林照围、王志豪深谙资本运作与商业战略,分别担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总裁兼董事;技术出身的熊小康可以为商业想法搭建起落地框架,是公司首席技术官兼董事。

就这样,他们选择将香港作为创业的起点。用林照围的话来说,“香港作为撬板,很容易和亚洲各个地方进行互动。”从香港出发,Klook逐渐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Klook总部位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此外,深圳总部则为公司提供技术研发支持。

简单理解Klook的业务,就像是一个亚洲版的携程+美团到店。他们聚焦“体验经济”——传统OTA(在线旅游)的核心是帮用户抵达目的地,而Klook要做的是帮用户在目的地玩得更好。

截至2025年9月30日,Klook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球约4200个目的地,提供约31万种旅游产品。无论是全球景区门票,还是去新西兰跳伞、乘直升机冰川探险、到东南亚海岛体验潜水课程,或者前往印尼火山徒步……用户都可以在Klook App完成预定。

新一代旅行者不再满足于打卡传统旅游景点,期待更深度地参与目的地的体验活动,这在Klook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核心用户群体,就是年轻、精通科技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

当Z时代成为消费大军,Klook顺势乘上这股东风。其实两三年前,王志豪就曾透露公司已做好上市准备。兜兜转转,他们终于要迎来人生第一个IPO了。

VC/PE云集

红杉中国连投五轮

早在成立之初,Klook便获得由腾讯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知名天使投资人吴宵光领投的种子融资。2015年,Klook又获得了经纬创投、华创资本和CVC资本500万美元A轮融资。

不过,行业环境变化曾一度让Klook陷入危机。

那是2016年前后,由于当时在线旅游创业持续低迷,融资一直不到位,公司运营和流动资金一度吃紧。到了2016年中,连发工资都有压力。

直到2016年底,随着Klook业务的规模化持续爆发出来,公司在大中华区、东南亚和日韩的区域联动逐渐清晰。2017年3月,Klook获得红杉中国领投,经纬创投、微光创投、华创资本继续增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很快,公司又在同年10月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高盛与经纬创投联合领投。

此后,Klook基本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融资速度——2018年8月,获得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博裕资本、TCV、高盛等2亿美元D轮投资,彼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步入独角兽之列。2019年4月,又获得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红杉中国、经纬创投、TCV、OurCrowd等跟投的2.25亿美元D+轮投资。据林照围回忆,当时和孙正义第一次见面,半个小时就敲定了合作。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旅游行业按下暂停键。但Klook的融资成绩却出乎意料:2021年获得2亿美元E轮融资,由泛亚太区投资公司Aspex Management思柏投资领投,经纬创投、软银愿景基金、博裕资本、红杉中国等老股东持续加码。

这背后,Klook抓住了居家度假(Staycation)的商机。既然长途旅游受限,Klook就倚赖居家度假、售卖酒店自助餐、下午茶,甚至是协助水疗和按摩馆做网上预约等项目。这一契机下,Klook的生意也扩大至外游和本地两大板块。

随着全球旅游业复苏,2023年底,Klook又完成2.1亿美元融资,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领投,其他投资人包括BPEA EQT霸菱、Atinum Investment、Golden Vision Capital、泰国开泰银行和大城银行等。

今年2月,Klook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由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领投。至此,Klook身后已经集结一支豪华的投资人团队。

招股书显示,红杉持有15.5%A类股,是Klook最大外部股东。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表示,“规模优势在旅游行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分散的目的地旅游领域更是如此。”在他看来,Klook同时具有交易和社区属性,是亚太目的地旅游领军者。

此外,经纬创投、软银分别持有12.3%、11.1%的A类股。值得注意的是,Klook采用了双重股权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创始团队在IPO后继续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从业绩方面看,2025年前9个月,Klook的GTV(交易总额)达23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0.9%。其中82.5%来自亚太地区用户。而Klook的大部分收入就来自这些由平台促成的体验产品销售,以及通过向当地旅游局、商家等合作伙伴提供广告解决方案来获得广告收入。

不过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Klook分别亏损1.23亿美元、1.42亿美元、0.99亿美元。2025年前9个月,Klook录得期内亏损1.41亿美元,同比增亏65.1%。近四年来,Klook已累计亏损超5亿美元。

显然,后面的路依旧漫长。

文旅爆发一幕

Klook崛起背后,离不开旅游这门生意。

回想几年前,旅游行业曾陷入停摆。直至后疫情时代,淄博、哈尔滨、山西、天水等网红城市相继火爆,“报复性”旅游情绪高涨。如今再看,朋友圈里随时可见一场场“说就走就的旅行”。

旅游有多火?以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为例,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由此带来的总花费达8090.06亿元;也有不少人选择前往泰国等周边国家出境游玩。正如Klook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到2033年,全球旅游业规模将飙升至15.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靠旅游撑起的IPO来了。就在Klook递交招股书前两天,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旅游)申请上交所主板IPO也顺利过会,成为近5年来首个过会的文旅类企业。

这是一个陕西本土旅游产业撑起的IPO,华清宫、华山等知名景区,都由陕西旅游管理。还有这几年爆火的《长恨歌》实景演出也积累了超高人气,仅今年前六个月,就为陕西旅游贡献了57.63%的营收。

稍早时候,港股也有两家旅企赶来。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由背后女董事长徐顺美带队,她早年从景点导游干起,一路做到公司管理层,打造瘦西湖船娘的核心品牌,带领公司成长为江苏省内第二大水上游览服务商。还有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国有文旅服务企业,以《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为核心业务。

这背后正是当下旅游消费风格的变迁。Klook观察到,全球家庭越来越多地将预算分配给体验类消费,同时减少了物质商品支出的相对比例。这一趋势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尤为显著,他们已成为全球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群体。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年轻群体更为重视体验感与个性化。过去旅游的主角是机票和酒店,“飞过去,住下来,看一看,照个相,回来。”但现在,深潜、徒步、小众文化体验……这是一种非常年轻人逻辑的旅行消费结构:体验+自由+社交+个性+数字化。

其实这几年,泰山文旅、开封文旅、天柱山文旅、井冈山旅游、青都旅游等都曾提出过上市计划,但成功者少之又少。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多数景区类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上,以索道、观光车等客运服务为核心业务,没能依托资源优势进行创新。

时代变了,需求也变了。给游客们独特的本土文化体验和情感价值获取,才能在旅游经济中杀出一席之地。这样一幕,也真实反映在每个城市文旅的“抢人大战”。

“人生是旷野”,那些追求远方的脚步,最终撑起了这门万亿生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乡供销市集搭建产销桥梁,近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代娟 通讯员 刘超 11月15日至16日,2025年新乡市“供销市集”暨“供销广...
经济日报:免税店政策优化升级提... 支持国货、扩大品类、提升便利、放宽审批 ——免税店政策优化升级提振消费 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
叮当健康“在线医保+即时零售”... 近日,叮当健康在杭州多家智慧药房正式开通在线医保支付功能,覆盖华中路、凤山桥直街、华星路等核心区域,...
享道出行冲刺港股IPO:三年半... 近日,享道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主板上市。这家背靠上汽集团的网约车平台,以2024年交易总...
原创 巴... 3000 亿遗产,买不到一句「谢谢你相信我」。 撰文|蓝洞商业 沈岩 「我要安静辞职了。」巴菲特在 ...
昊辉新材完成IPO辅导备案:郭... 瑞财经 严明会 11月14日,广东昊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辉新材)在广东证监局完成IPO...
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会见德意志... 11月17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会见来访的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一行...
碳酸锂期货价格暴涨 11月17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涨幅一度扩大至8%,截至午间收盘涨幅为7.24%,报93660元/吨...
福建前首富交棒“80后”女儿,... 据“福建发布”消息,日前,达利食品集团宣布,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全面接手企业管理...
普华永道参加COP30:绿色税...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