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发活力、提升品质,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头图:没有围墙的公园仿佛与街区融为一体。
城市最本质的价值,就是创造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张园、愚园路等城市核心区的“老家底”价值不断跃升,许多老旧小区的阿姨爷叔们过上了“美丽家园”的新生活。作为城市更新中的“主力军”,日前记者走进上海建工集团,从河滨大楼与和平公园这两个改造项目背后探寻城市更新的价值所在。
打破公园围墙
让园林之美呼之欲出
自从家住大连西路的杨女士开始跑步后,体重下降了不少。“多亏了和平公园这条塑胶跑道,让我爱上了跑步。”对从小生长在虹口的杨女士来说,和平公园算得上是她的后花园。“前后几次改造我都记得,但这次绝对算得上是重生。”
“如果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改造,增添几处绿植,造几座假山,根本算不上城市更新,更别提满足市民群众对公园功能的期待了。”记者跟随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旗下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下称“绿建公司”)和平公园项目负责人宋立栋重温这条“重生”路。
与传统公园改造相比,和平公园项目融入诸多“创新与科技”。改造后公园打破了“围墙”的束缚,让公园景观与生活街区浑然一体。“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公园,仿佛公园是城市和街区的一部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个独立的区域。”
记者沿着大连西路由北向南走,沿街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进入公园,没有任何阻挡。透过浓密的树林隐约还能看见公园内波光粼粼的湖面,哪怕只是走在路上匆匆望一眼,也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让杨女士爱上跑步的这条塑胶跑道,也是此次公园改造中的一大亮点。1.5公里长的跑道融入智能检测功能,每次跑完步,市民通过一旁的互动大屏就能看到自己的排名和运动数据,让运动充满了科技感。
公园又不是绿地,怎么可以没有围墙?塑胶道铺好能跑就行,为什么还要加入高科技?宋立栋回忆起这些创新时仍历历在目,“我们虽然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但也让园林之美更贴近市民,实实在在提升了品质生活。”
紧跟城市更新脚步
技术和民心都要抓牢
2022年修缮完成的河滨大楼,是上海城市更新中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技术与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
更新后的河滨大楼。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河滨大楼的建筑细节早已老化,甚至磨损消失,灰蒙蒙的外表已没有了远东第一公寓的风采。作为虹口滨水地区整体风貌提升的重要一环,河滨大楼修缮任务被摆到了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第九工程公司(下称:四建九公司)面前。
更新后的河滨大楼内景。
“河滨大楼水磨石地面早就残破不堪,要找同样花色、材质的替换,做到修旧如旧是非常困难的。”四建九公司副总经理、综合改造部经理陈辉在谈到项目难点时说。
经技术团队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先“打”小样,再施工,修缮项目部找到四建集团工程研究院一起“出谋划策”。很快,团队总结出一套利用自主研发的水磨石配比信息智能分析仪对水磨石地面的配比、粒径、颜色进行精准分析的工作方法,为后续的“量化”修复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边是图纸和建筑材料漫长的确认过程,一边是大楼居民更关心修缮施工是否会影响正常生活等问题。对四建九公司来说,不仅要技术革新,更要做好老百姓的工作。
“河滨大楼修缮是在居民不搬迁的情况下进行的,面对681户居民的不同诉求、疑惑与担忧,我们始终把居民的诉求放在首位。”陈辉告诉记者,为了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项目部第一时间成立居民接待小组、征聘居民监督员,对居民的疑问、求助等问题作出及时响应,给予帮助和解决。
“谢谢你们,又让我想起刚住进来的辰光。”记者在河滨大楼下遇到一位老伯,当他得知陈辉是河滨改造的“总指挥”时,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刚开始我们最担心修成‘四不像’,没了当年河滨大楼的咪道,但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完全没必要。”
【新闻链接】
激发活力、提升品质
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周文娜,市规划院公共空间促进中心副主任、市城市更新工作专班核心成员
记者:近年来上海的城市更新取得了哪些进展?
周文娜:上海城市更新通过这些年来实践,已具有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如2016年“四大更新行动计划”中上生新所的城市更新,万科以租赁方式尝试社会资金引入;2017年和2019年城中村和风貌旧改则是政府层面更新探索。城中村改造中政府给予一系列特殊政策,先认定旧改范围,可以引入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由企业出资进行土地征收并开展相应区域改造。通过这一阶段的更新探索,社区居民、权利主体参与社区更新治理、改善社区环境品质的自主意愿和自我意识逐渐唤醒,“多目标、多系统、多方式、多项目”的协同推进机制逐步建立。
记者:更新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环节和步骤?
周文娜:可以理解为《上海城市更新条例》中创设的零星更新、区域更新路径。其中零星更新路径更强调实施主体可以根据相关规划信息,跟企业、原有权利人洽谈,从经济效益上测算并决策。区域更新则增加《更新行动计划》环节。先是政府对这个地区更新的基本谋划和相关要求,《更新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后,类似标书对社会公布,然后通过公开遴选程序,有意愿主体报名,区政府选定主体后,还要做进一步经济测算分析,需要对当地居民意愿、企业诉求了解,进一步摸清相关情况后制定一个比较具体的《区域更新方案》,政府认可后方能启动实施。
记者:城市更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文娜:新时期上海城市更新,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较多挑战同时,也逐渐摆脱粗放式的更新方式, 转向更综合、更多元、全覆盖、渐进式新趋势。不仅关注“经济”、更关注“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价值目标;不仅关注“温度”也关注“亮度”,从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探索滨水空间、潜力地区的更新;不仅有“拆旧建新”,也探索“小微更新”,实现“留改拆并举”、渐进式更新;在“政府主导”模式外,积极探索“推动市场”“社区参与”等多元治理模式。未来的城市更新,更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激发活力、提升品质、有机实施、多元创意的目标导向,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上一篇:女子吃饭店家全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