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样一则关于调研团的消息。
他们表示,为了接待省里下来调研团,村里从一个多月前就忙活开了。前不久一名驻村干部来信中反映了所驻村接待调研团的情况。
据他所说,调研团行走的线路参观的点位,需要介绍的重点,很早就精心安排好了,村里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是围绕这条线路进行的。只打扫调研团线路,必经的道路,只粉刷沿线的房屋和院墙,对线路经过的群众家庭突击培训,以备被突然询问。整个调研成了一场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实景演出”。
除此之外,还有的调研团脱离群众,看级别,要陪同。我们调研团,大概有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辆中巴车,浩浩荡荡的开过去。
这些形式主义问题严重背离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初衷,不仅难以取得成效,反而会给基层带来困难影响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样的调研方式,早就存在了,而且存在的时间那是非常的久远了。这种现象,已经不知多少次被搬上了影视作品,以此讽刺那些地方人员为了应对检查,提前做准备,只让调研人员看到好的一面,把坏的一面掩盖起来。
这些影视剧虽然是多次讽刺这种现象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也反映了这种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之间难以清除干净。
调研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被地方工作人员掩盖住了问题,又怎能解决当地存在问题呢。
这基层的干部为了掩盖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只让调研人员发现好的一面,把不好的一面掩盖起来。这种干部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于群众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只愚昧的拍马屁,突出自己的功绩,想以此蒙混过关。
还有的调研团官架子太大,还需要几十个人陪同,这是去调查的,还是让别人带他们游山玩水呢?需要那么多人陪同吗?一般只需要几名熟悉情况的人陪同,那不就可以了吗??
这种调研团需要50多人陪同的现象,毫无疑问得到的就是网友们的冷嘲热讽,有人就说了,“总算发现存在已久的问题了。”这摆明就是说问题早就存在,可是他们视而不见。
热搜还有的人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暗访。这的确是一种好方法。
现在很多大领导一下来,就会发现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实行的就是暗访。可是明明那些地方调研团已经调查过了,他们却没有发现问题,这就表明调研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其实,暗访才是最有效的。不提前通知,突击检查,只有这样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提前通知,基层的人员早就做好准备,看到的都是好的方面,那样的调研还有什么用,看到的都是基层干部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调研团进行调查的时候,一定不能按照规定的线路行走,应该分开行动,也可以不需要有人陪同。只有走到老百姓的家中去,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们才敢说实话。
网上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些人只希望别人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只希望别人听到他们希望听到的东西。”只有那样,他们才会自以为能骗过众人,其实他们只是在自欺欺人。
调研工作本来是为了让那个地方更好地发展,可是有些基层干部却粉饰太平,做出有违初衷的事情,他们就是不替百姓着想,这样的干部留不得,留下他们,就是害了当地居民。
上一篇:旭旭宝宝宣布首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