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3:59分,国家管网集团兰成原油管道累计向四川石化输送原油7504万吨。这是该管道平稳投产运营十周年的历史一刻,这一条从黄土高原直通天府之国的原油管道从投产至今,成为我国沟通西北能源通道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原油管道,为改善西南西北区域能源结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持续重要价值,为西南地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腾飞作出重要贡献。
2013年11月30日,兰成原油管道油顶水到达武山站(国家管网兰州输油气分公司供图)
十年前的12月1日兰成原油管道正式投产,填补我国西南地区乙烯和炼油工业的空白,使西南地区工业结构得以转型和升级;同时也为来自西北地区的能源出路找到平衡点,是我国西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输送原油的重要能源战略通道,该地区就此拥有能源“造血”功能。
兰成原油管道北起兰州市西固区西部管道原油末站,途经甘肃、陕西、四川三省,西至四川省彭州末站。管道全长880公里,年设计输量1000万吨,是当年国内设计压力最高、落差最大的长输油品管道。
兰成原油管道的管理运营单位分别有兰成渝分公司和兰州分公司两家单位,投产十年来,两家单位始终坚定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始终秉持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理念,下大力气狠抓安全隐患治理、积极探索山地管道管理模式,聚焦山地管道发展需求,加大科技攻关、管理创新力度,完善管道智能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从制度到运行的一系列运营管理工作体系,确保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兰成原油管道投产中(兰成渝输油分公司供图)
回顾十年来,在这条管道上诞生了许多第一次。2012年2月2日,经过全体管道人近两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兰成原油管道45条隧道全部贯通。2013年10月,兰成管道开始充水;11月,兰成原油管道油头顺利到达武山站;同年底,兰成原油管道全线圆满收官。
2014年首次实施“以保代修”,并很快推广到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中贵天然气管道,即维修中有保养,保养中有维修,实施“以保代修”后,设备及时正确的预防性保养会使投入使用的设备使用寿命延长。除此之外还通过实施“以干代练”“师带徒”“分期集中轮训”“跨区域技术支援”“维修现场当赛场”“技术比武”等方式形成了练兵赛兵机制,培养了大量人才。
2019年,首次采用“接力封堵式”特级动火的兰成原油管道1#阀室内漏阀门整治圆满完成;2020年,兰州站出站三公里管道隐患治理工程兰成管道特级动火作业完成;2021年,兰成管道与定临高速交叉占压改线特级动火作业顺利完成;2022年,高落差接力封特级动火——兰成原油管道武山站0126、0112内漏阀门整治顺利告捷。
兰成原油管道生产运营的主力队伍是“仪表自动化、电气、设备装备”三支尖刀突击队,成员由高级技师、技师、技术骨干组成,平时在各自作业区工作,高质量开展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战时召集精英汇聚,专门针对急难险重任务,集思广益、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合力。
兰成管道正发送清管器(国家管网兰州输油气分公司供图)
伴随十年平稳保供的是科技和创新的不断进步。这些年在兰成原油管道上实施了定向钻及穿越隐患整治项目八处,低压报警研究、泄压系统改造、掺混方案持续改进、百公里摩阻实时监测、基于数据分析的输油管道沿线摩阻及工况异常检测研究、缺陷修复开挖210处,开展大修维修项目120余处。通过建立企地警民“四位一体”管道保护制度以及管道隐患整治构建管道外部保卫网和本体安全网,开展地企、警企联防活动600余次,沿线发放管道宣传品6万余份,实施环焊缝开挖验证283道;随着地方经济蓬勃发展,遭遇管道周边第三方施工900余处,仍然坚决的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底线。
自动化管道、信息化管道、智能化管道、数字化管道——兰成原油管道不仅勇闯秦巴山区,也遨游天府沃土。在完整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下,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优化、三个提升”,通过构建完整性系统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原油保障能力。在数字化武装下的兰成原油管道,实现了场站各项生产信息全面数字化采集、远程操控和集中管理的智慧管理模式,让“运、维、管、检、修”等各项生产操作更加精准、精细、及时发挥关键作用;聚焦“四个一”让流程赋能安全生产落地见效,期间完成兰成原油管道干线各阀室、广元原油站累计20余台内漏阀门更换,完成兰成管道广元、江油、彭州末站站内管道全面检验,十年累计维护保养A类、B类设备1000余台次。
从“富气贫油的昨天”到“平衡发展的今天”,兰成原油管道投产运营单位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涵养“结果导向、团结协作、科技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坚持改革立企强企、坚持创新立企强企摆在突出的位置,为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梅思雨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