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金额达13195亿元,同比微增1.7%
【大河财立方消息】12月29日,据中指研究院,2023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319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年底推地节奏有所加快,带动企业拿地总额增速转正。TOP100门槛值为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42.8%。
年内市场复苏节奏缓慢,多数房企特别是大中型民营房企仍较为保守,拿地规模和力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央国企及部分区域性民营房企拿地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具体来看有以下特征:
第一,央国企及地方国资仍为拿地主力,大型央国企投资力度较高。2023年,TOP100企业中央国企及地方国资家数和金额占比约80%,受融资能力、销售能力和信用资质等优势影响,土地资源向其富集趋势较为显著。其中,保利发展、中海、华润、建发、招商蛇口、中国铁建、越秀、华发等央国企位列拿地金额前10,大型央国企抓紧土地市场底部适度补充资源有助于在市场回暖后抢占先机。中建系公司连续两年保持较高投资规模,建筑业务承压下积极拓展自投地产业务,除中海、中海宏洋外,中建东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等子公司也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100。
第二,大中型稳健民企保持一定投资规模,部分区域性中小民企加大拓展力度。2023年,TOP100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至15家,但拿地金额占比仅为10.7%,表明当前民营企业仍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平均拿地规模相对较小,且多数为中小型房企。从具体企业来看,龙湖、滨江等大中型稳健型民营企业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以匹配资金周转和销售去化。随着行业加快出清步伐,部分地方性中小房企紧抓拿地窗口期,抢占土地资源以提升市场份额,如伟星保持较高投资规模,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20;大华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50。年内,方远、长隆等背靠母公司加大房地产行业投资力度,建杭、坤和等善于合作的地方民企聚焦杭州积极拓展市场。
从新增货值来看,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占据榜单前三位。2023年,中海地产以累计新增货值2585亿元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2336亿元和2206亿元。TOP10企业2023年新增货值总额15986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1.0%;TOP100企业新增货值门槛为145亿元。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