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资转为外资保险公司,华泰保险能否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保险”)880万股份被挂牌转让,转让方分别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转让底价约为1.02亿元。
近一个月以来,已有多家国资背景的中小股东相继“清仓”转让华泰保险股权。与此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安达北美洲保险”)承接华泰保险1.18亿股份。截至目前,“安达”系保险公司共计已持有华泰保险86.15%股权比例。
从最新业绩看,截至2023年11月30日,华泰保险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61.34亿元、5.89亿元,较上年末均有所减少;同期资产总计782.23亿元,负债总计602.88亿元,较上年末则有所增加。
中小股东相继退出
北京产权交易所显示,本次转让为捆绑转让,转让方中船集团持有华泰保险660万股份,占总股本的0.16%,对应转让底价7620.78万元;转让方江南造船持有华泰保险220万股份,占总股本0.05%,对应转让底价2540.26万元。若本项目产生溢价,溢价部分按转让方持有股份比例分配。
两家企业共计挂牌转让华泰保险880万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22%,转让底价约为人民币1.02亿元。挂牌时间从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19日。项目信息披露期满,若只征集到一家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则采取协议方式成交。若征集到两家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则通过网络竞价多次报价的方式确定受让方。
竞价方式上,在原股东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如仅征集到1个符合条件的非原股东意向受让方,则不再组织上述竞价活动,由该意向受让方单独进行报价,并以此价格征询原股东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
企查查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为中船集团大股东,持有其100%股权,而江南造船全资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600150.SH)。与此同时,中国船舶大股东为中船集团,中船集团持有其44.47%股权比例,而他们最终的控股股东均为中国船舶集团。
因此,本次转让可以看做是中国船舶的第一大股东和旗下全资子公司共同挂牌转让华泰保险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转让方均为“清仓”转让华泰保险股权。
而近一个月来,已有多家股东计划“清仓”华泰保险股权。据各地产权交易中心披露,12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乐凯胶片(600135.SH)挂牌转让华泰保险2200万股份,占总股本的0.55%;12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华泰保险660万股份,占总股本的0.16%;11月23日,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挂牌转让华泰保险660万股份。
中小股东不断退出同时,外资股东大举进入华泰保险。1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华泰保险变更股东的批复,同意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安达北美洲保险”)受让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华泰保险1.18亿股份。受让后,安达北美洲保险持有华泰保险14.62亿股份,持股比例为36.35%。
除此之外,2023年半年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安达天平再保险有限公司持有华泰保险25.96%股份,安达美国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12.91%,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10.93%。上述四家保险公司共计持有华泰保险股权比例约为86.15%。
iFind信息显示,安达保险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之一,公司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机构,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安达保险参与中国保险市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897年, 是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保险公司,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注册在浦东,同时在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省经营保险业务。
某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外资股东可能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和全球化的视野,有助于公司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同时外资股东可能对华泰保险的经营策略产生影响,如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等。此外,外资背景有助于华泰保险与国际市场接轨,开展更多国际合作项目。但随着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华泰保险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国内和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华泰保险由中资转为外资保险公司,对其未来经营会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外资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国际化的经营视野可能会对华泰保险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其次,外资保险公司通常具有更先进的保险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华泰保险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竞争机会。然而,这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如文化差异、管理方式不同等。”
子公司实力待提升
目前,华泰保险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财险”)和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人寿”)。截至2023年11月30日,华泰保险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61.34亿元、5.89亿元,较上年末均有所减少;同期资产总计782.23亿元,负债总计602.88亿元,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
据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披露,2023年上半年华泰保险整体盈利,净资产增加,但华泰财险最低资本增加且幅度大于实际资本和核心资本增加幅度,故而上半年末华泰保险合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末,华泰保险整体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7.26%,较上年末下降了17.33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8.21%,较上年末下降了18.31个百分点。
其中,华泰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7.30%,较上年末上升了0.44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7.16%,较上年末上升了1.65个百分点;而华泰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5.21%,较上年末下降了46.83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8.74%,较上年末下降了49.87个百分点。
从业绩看,华泰财险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总额35.7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52.72亿元,净利润2.83亿元,总体处于盈利状态。同期华泰财险总资产191.69 亿元,净资产57.21 亿元,实际资本为54.93亿元,核心资本51.37亿元,最低资本26.31亿元。
华泰财险披露的2023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偿付能力已有所提升。但从公司资本看,与上季度相比,认可负债增加5.81亿元,实际资本减少155万元,最低资本亦减少了1.23亿元。
而华泰人寿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475.14亿元,净资产40.14亿元,实际资本为56.40亿元,最低资本35.89 亿元,除净资产外均高于华泰财险。但其业绩却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亏损0.51亿元。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华泰人寿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为-1.52亿元,年度累计亏损额已达到2.04亿元。除此之外,2023年第三季度,华泰人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1.45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了4.12亿元;综合退保率1.01%,较上季度末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华泰保险可以优化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不断研发创新保险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其次,加强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通过科技驱动,提高公司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还可以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等等。”潘俊说道。
柏文喜补充道:“华泰保险需要全面考虑内外部因素,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华泰保险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公司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机会,如互联网保险、海外市场等。”
记者就股权转让、变更、业绩情况等问题致函华泰保险,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