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我也行”被打脸的例子越来越多了。印度看到中国在最近几年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许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在大量的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支付,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中俄贸易已经基本使用双方货币支付,彻底摆脱了美元。于是印度也照葫芦画瓢,开始推进卢比的国际化,也想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卢比进行支付。结果打脸来得飞快:俄罗斯不愿接受印度用卢比支付购买石油,俄方油轮结队离开印度,直奔中国港口而来。
(六艘俄罗斯油轮离开印度转向马六甲海峡)
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多家西方媒体,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一新情况。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而被西方国家集体制裁,欧盟主要国家开始抵制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俄罗斯丧失了这个传统最大的市场,被迫在世界上寻找其他客户,并且给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价格提供了大幅折扣。
本着“有便宜不占就算吃亏”的国家原则,印度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从2022年初就开始大幅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到2023年中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最大的客户。要知道在俄乌冲突之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屈指可数,数量可以忽略不记。然而在2023年12月,印度进口俄油的数量却跌到了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印度炼油商在2023年平均每天购买14万桶俄罗斯索科尔原油,但上个月却无法收到任何这个类别的石油。原因是俄罗斯此前已经宣布将不再接受美元作为其能源商品的支付方式,并且也不愿接受印度本币卢比。因为卢比在全球接受程度有限,而且印度政府“光吃不吐”,也不允许将卢比换成其他货币汇出印度,导致俄罗斯石油商手中大约有两三百亿美元等值的印度卢比留在印度银行里取不出来,如同废纸。
印度炼油商此前表示试图以阿联酋货币迪拉姆支付俄罗斯原油,但因为俄罗斯远东的石油出口商未能在阿联酋开设银行账户,使得其买家无法按照约定用迪拉姆付款。因此到了今年1月,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根据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驶来的六艘俄罗斯油轮,本来已经接近印度港口,结果突然转向,其中五艘驶往马六甲海峡,仍有一艘停留在斯里兰卡附近海域。看来这些船舶是想把石油卖给中国。
(俄罗斯近些年海上石油出口数量统计,可见印度的投机属性)
其实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结算问题还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是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然而印度出于对中国的敌视,拒绝使用人民支付,甚至梦想着让卢比取代人民币,那踢到铁板怪谁?现在的结果就是,俄罗斯卖给印度的石油越多,手握的如同废纸一般的卢比就越多。因为在目前的贸易结构中,俄罗斯有印度需要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资源商品,印度却几乎没有什么让俄罗斯看得上的商品。
去年年末,俄罗斯曾经宣布委托印度国有的果阿造船厂为俄罗斯船东建造24艘散货船、化学品船和集装箱船,主要在里海进行航运。这则消息曾经让我国网友感到意外,俄罗斯怎么选择不靠谱的印度造船厂来建造?其实俄罗斯主要是想把手中的卢比花掉。但是这些船舶的技术含量低,国际市场的行情是每艘造价不到一亿美元,24艘也花不到20亿美元的等值卢比,俄罗斯手中仍有大量的卢比花不出去。
(印度卢比在国际贸易领域如同废纸)
印度政府对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原则是,谁在印度身上赚的钱最终都必须留回印度,对购买俄罗斯大宗商品如此,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投资同样如此。现在起码就俄罗斯来说,已经受够这种窝囊气了。虽然普京政府还将印度看成传统伙伴,但俄罗斯在实际贸易中已经开始“用脚投票”,大批原本向印度运输石油的俄油轮结队离开印度,直奔中国港口而来就是最好的例证。
(印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到2023年4月的对俄出口情况)
那为何俄罗斯愿意接受人民币呢?因为俄罗斯可以花人民币从中国市场买到几乎所有想要的工业品,从汽车、机械、手机、彩电到各种日常用品,而有些工业品由于西方对俄罗斯禁运,中国是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比如某些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这些是印度远远比不上的。中俄贸易额在2023年前11个月已经达到了2180亿美元,中国对俄出口1003.36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1178.40亿美元,贸易基本平衡。而俄印贸易额在2023年前10个月仅为514亿美元,大部分是印度采购俄罗斯油气,印度对俄出口额仅为33亿美元。这就能够看出中印的区别了。
仅从贸易和市场互补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才是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首要选择,甚至在很多领域会是唯一选择。至于印度是什么状况,俄罗斯现在已经领教过了。
上一篇:水井坊,高端化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