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巨富勇闯猪周期
钛媒体APP
2024-03-27 16:47:23

原标题:江西巨富勇闯猪周期

文 | 巨潮WAVE,作者|谢泽锋,编辑 | 杨旭然

商场征伐的残酷,在正邦科技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到4年时间,原江西首富林印孙无奈将自己创办的企业拱手让出。去年年底正邦科技重整大戏落幕,江西第一猪企城头变换大王旗。江西同乡鲍洪星的双胞胎集团正式入主,成为新的话事人。

疯狂的猪周期既能创造首富,也能毁灭财富。在前所未有的夸张上涨和下跌之后,产业链上下的企业也开始接受命运的沉浮。

赌徒林印孙卷铺盖走人,但巨富鲍洪星面临的仍是一道难题。当下,猪周期仍在历史低位徘徊,而牧原、温氏、新希望等行业龙头还在扩张,每一位玩家都期望成为周期反转后的幸存者。所有人都在继续下注,所有人都在继续煎熬。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行业大幅增产,供给持续大于需求,猪价持续磨底,养猪业似乎已经陷入了出不来的循环。资本天然的扩张和掠夺属性,让行业残酷的厮杀至今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鲍洪星选择在此时入局猪周期显然是兵行险着。但敢于如此下注,也必然会有其相对独特与众不同的考虑。其中的答案,可能就在双胞胎集团高居全国第一的猪饲料业务上。

01 厮杀

即便全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即便正邦、傲农前车之鉴不远,养猪行业却仍然在激进扩张。2023年,TOP20企业生猪出栏量共计近2亿头,同比增长接近20%,其中19家企业创下历史新高。

牧原、温氏、新希望的扩产仍在稳步向上,而巨星农牧、唐人神、天邦食品的同比增幅,也均在60%以上,华统股份更是超过令人咋舌的90%。除了深陷危机的正邦科技外,其余企业都在逆势增产。

与此同时,20大猪企中有16家预计2023年亏损,养猪板块几乎无一幸免,但亏损越多,大家就越不愿意被挤下牌桌。行业集体呼吁去产能的时刻,2023年年初龙头企业出现过减产的迹象,但到年末却杀了个“回马枪”。

以行业巨无霸牧原股份为例,去年3月份,销售生猪500.1万头,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16.46%,减少了98.5万头,当月底,能繁母猪存栏为284.6万头。

但到了2023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到312.9万头,同比增长3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一般用于推测10个月后的商品猪存栏量,因此牧原增加的能繁母猪对应的是2024年年底的行情。

这也反映出牧原对猪周期的判断,牧原股份曾公开表示,今年猪价要乐观一些,对应今年出栏量也将有一定增长,增长比例预计在10%左右。

乐观预期推动下,玩家们纷纷调高2024年目标。温氏股份2024年生猪出栏量目标为3000-3300万头,增长幅度在14%以上,神农集团、华统股份、金新农等二梯队选手更是摩拳擦掌,甚至将今年的目标大幅翻倍。

2024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由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显,就是向市场释放当前能繁存栏仍处过剩状态,能繁去化仍有空间。

1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7万头,仍高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虽然本轮去化幅度达到7.4%,但远远不解渴,而且龙头企业的反向扩张,可能宣告行业短暂的调整戛然而止。

牧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销售生猪 1054万头,同比增长19.18%,商品猪销售价格却下滑至13.84元/公斤。

也就是说,行业似乎陷入了“越规模越不经济”的囚徒困境。目前,上市猪企的负债率已到历史高位,多家企业的亏损额度已经高过2019-2020年超级猪周期积累的利润。

此时入主正邦科技,双胞胎集团鲍洪星面临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赌局。

02 赌局

同在江西的双胞胎集团接手正邦科技之后,全省第一猪企由此改姓鲍。

林印孙在超级猪周期中迅速积累320亿元财富,问鼎江西首富。但站在人生巅峰的林氏家族对后来的市场过于乐观,这让江西第一猪企陷入到巨大风险之中。

2020年,林印孙公开喊出要“冲击一亿头生猪出栏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是2019年正邦科技生猪销售数量的17倍。而那一年牧原股份的出栏量才1811.5万头,林印孙的野心令外界瞠目结舌。

此后,林印孙启动资本机器,疯狂加杠杆融资,抢母猪、抢仔猪、抢人。当潮水褪去,猪周期下落的铡刀结结实实切到了正邦科技身上,公司负债率最高达到162.61%,2021年-2022年共计亏损322亿元,是前两年利润的4.4倍。

此时的正邦科技已是千疮百孔,林印孙自顾不暇,无力回天。经过一年多的等待,最终双胞胎农业等合计投入43.4亿元接盘正邦科技,其中双胞胎出资15.4亿,成为新的实控人。

鲍洪星虽没有林印孙那般张扬,但其野心也是不小。

他从禽饲料起家,后转向猪饲料,2017年才正式将养猪作为公司另一项主业,此后仅用4年时间出栏量便突破千万头。2023年,双胞胎生猪出栏数量达1352万头,位居全国第四。

如果加上正邦科技的548万头,合并后两家企业的出栏量将达到1900万头,超越新希望,跻身行业前三。

相对隐忍低调的鲍洪星,对规模体量也有自己的要求,他曾喊出“2024年出栏突破4000万头”的目标。在一次采访中,他曾如此说道:

一夜之间吃不成胖子,不做到全行业前三,说明你还没做好。现在公司产值做到800多亿,2026年我们的目标是挤进世界500强。

可见,鲍洪星不像林印孙那样疯狂激进,但也对企业规模有很大的追求。整合正邦科技之后,双胞胎集团基本坐稳了养猪行业前三的位置,有了向牧原和温氏叫板的底气。在老本行猪饲料领域,双胞集团优势更加明显,2022年销售猪饲料近1200万吨,全国第一。

更重要的是两项业务还有很强的协同性,相得益彰,这让鲍洪星信心满满。他认为整个生猪产业链拥有4万多亿的市场规模,这个赛道足够大,“作为头部企业,行业有这么宽的赛道,我们又有那么好的平台基础,进入世界500强是水到渠成”。

目前,养猪相关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案例,只有新希望控股,但新希望集团是一家涉及食品、乳业、金融、地产、化工等领域的多元化企业。

坚守猪产业的双胞胎集团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而且,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双胞胎集团的营收从上一年的861亿元下降到846亿元,排名也下滑了22名。

走过超级猪周期,目前的“猪王”争夺战更加惨烈,鲍洪星身在赌局风险自不必说,但他自信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可以让双胞胎在生猪产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03 周期

踩对大势,赚得盆满钵满,押错趋势,也会跌入深渊。养猪企业的宿命,就是在这种周期反复中持续震荡,抓取机会。根据过往经验,我国猪周期一般3年-4年为一个循环,但如今的生猪市场却进入“非典型”状态。

2019-2020年为肉价最为疯狂的时代,2021年全行业进入大面积亏损,随即开始漫长的去化过程,2022年4月猪价开始出现筑底迹象,市场普遍认为新周期已启动,但上行周期仅仅持续半年便触顶回落。

今年以来,相同的剧情再次上演,生猪均价从2月下旬的13.52元/公斤上涨到3月21日的15.04元/公斤,涨幅达到11.24%,这也是近期养猪企业股价震动的主要原因。

许多分析认为,猪肉价格或将在今年二季度见底,今年的市场即便再冷,也不会比过去两年更惨。

判断周期,是每一个勇闯养猪行业的大佬们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鲍洪星绝不会想重蹈林印孙的覆辙,但预测市场如今也确实比之前要困难得多。

猪周期之所以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滞后性,能繁母猪从妊娠生产到育肥正好10个月。因此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往后推演10个月,可以大致分析出猪肉的变化情况。

今年2月份开始的猪肉价格上涨,对应的就是去年初开始的短暂去化,但随着各大企业调转船头,重新增产,这轮上涨后劲不足。一个大胆的猜测是,猪周期可能在行业暴力扩产后被彻底抹平。未来猪价很有可能将在成本线附近小幅震荡。

中国猪企未来很有可能发展成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那样,成为集上下游一体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当下行业疯狂内卷的根本原因。

双胞胎集团优势较为明显,公司以饲料起家,2022年生猪养殖成本7.79元/斤,比当年的牧原还要低。

到2023年,牧原养猪成本已经降低到7.5元/斤,秦英林甚至指出,养猪微利时代将是常态,未来牧原股份要将养猪成本再降600元/头。

令人发指的降本,行业跑步扩产,加上集中式规模化养殖,养猪行业很有可能演变为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品”。而这种局面,应该正是鲍洪星所乐意见到的,因为双胞胎全国第一的饲料规模,他可能会有全行业最低的饲养成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丰电子:拟定增募资不超19.... 江丰电子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在考虑从募集资金总额中扣除2,000万元的财务性投资后,本次发行...
创业板综指优化编制方案 7家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7月11日,记者获悉,在深交所公布优化创业板综合指数(简称创业...
阳光电源:股东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每经AI快讯,阳光电源(SZ 300274,收盘价:76.16元)7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
分红险的“分红”从哪里来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固定收益+浮动红利”的收益结构,...
财政部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
演讲实录|朱云来解析全球经贸格... 来源:市场资讯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受到来自地缘政治、贸易壁...
银行股再创新高!42家A股银行... 来源:图虫 7月11日,银行板块再度走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A股股价再创历...
郑氏点银:黄金留意3345,一... 郑氏点银:黄金留意3345,一旦站稳会继续拉升上攻 回顾昨日行情走势及出现的技术点: 第一,黄金方面...
上市券商迎中报预喜潮,国联民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11日(记者 王婉莹)日前,上市券商陆续披露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瑞茂通涨1.31%,成交额1....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1日,瑞茂通涨1.31%,成交额1.41亿元,换手率2.80%,总...
Shein希音已经以“保密形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Shein(希音)集团已以保密形式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快时尚零售商向上市又迈...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 7月1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沪指本周震荡走高,上证50ET... 本周,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均上涨0.6%,上证中盘指数上涨0.2%。 每日经济新闻
PTA:7月10日基差走弱,供... 【7月10日PTA市场多因素影响行情】7月10日,PTA期货随成本端震荡收涨,现货市场商谈氛围一般。...
江南化工:7月10日召开董事会... 每经AI快讯,江南化工(SZ 002226,收盘价:5.62元)7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七届...
在中国,为什么两个CEO往往管... 文 | 镜相工作室,作者 | 阮怡玲,编辑 | 卢枕 随着喜马拉雅“卖身”给腾讯音乐,又一家采用联...
亚朵运营物资大降价!为了留住加... 红星资本局7月11日消息,在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连锁酒店行业还面临服务体验与成本效率...
卫龙新CFO余风年薪1373万... DoNews7月11日消息,7月9日,卫龙公告,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将于8...
澜起科技: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证券之星消息,澜起科技(688008)07月1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螺纹钢期货:主力涨1.06%,... 【7月11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震荡上行,机构给出后市操作建议】7月11日盘中,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震荡...
拿地14天极速亮相,建发宁波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青青 近日,宁波海曙区HS07-02-18地块的项目设计方案公示,公示时间为2...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巨头欣旺达... 排队赴港上市A股公司名单将再添一员,7月2日,电池巨头欣旺达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银投资新机遇 非农数据,即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为关注...
深挖巴蜀文化时代价值,成都设计...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 “非常振奋人心!”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邮储银行App热推ESG产品吸...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唐曜华 实习生 姜博文近期债市震荡、股市站上3500点,部分“固收+权益”...
好消息!新一轮消费补贴要来了 7月9日 吉林省商务厅网站发布 《关于征集“政银企”联动开展 购车贴息政策实施金融机构的公告》 拟定...
蓝思科技港股首日大涨9%后跳水... 截至2025年7月11日中午收盘,蓝思科技港股、A股股价分别报收于19.20港元/股和22.74元/...
掌舵三年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商业银行董事长因到龄,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是再正常不过了。 昨日晚间,...
下半年经济风口:科技引领,多元... 2025 年已悄然过半,在这半年里,全球市场风云变幻,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波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以及...
北京建筑企业启动主板IPO,多...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多维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维联合集团)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