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十年树木 营造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态
中国财富网
2024-04-08 17:27:28

原标题:平安好医生:十年树木 营造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态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十分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及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约8.5万亿元,2018年至2022年的年均增速约为16%,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更呈现加速状态,预计渗透率有望超过25%。

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医疗的普及,如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成为相关企业需要时刻思考、不断践行的事。而这件事,平安健康(1833.HK,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已经做了十年。分析人士指出,回顾平安健康的发展历程,其成功的核心秘诀在于两点:独特竞争力的F2B2C商业模式,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长期发展方式。

F2B2C发展模式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众多参与者来看,ToC商业模式最为普遍,也最能将互联网的流量打法应用于医疗服务中。但与互联网不同,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守持续改善生态的行业,就如同在风沙中植树,具有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这意味着,眼前发展和长期投入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进入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卷”的竞争也让各家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思路开始逐渐从烧钱抢市场转向盈利与稳定,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得更长久。

在这个过程中,平安健康凭借独特的F2B2C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己之所长”。

据介绍,平安健康采取“3-2-3”的模式,代表F、B、C三个付费支付方,基于用户档案、通过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串联“三到”供应商服务网络来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有性价比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从支付方看,平安健康拥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全面渠道优势:不仅有金融+保险作为支付方,有平安集团渠道以及自主拓展的企业客户支付方,还有通过上述两类渠道获得的终端用户以及自主平台的个人用户支付方。通过平安集团个人金融客户、企业客户的持续渗透,以及F2C、B2C客户的深化经营,发展空间巨大。

年报显示,2023年平安健康LTM付费用户数达4000万人,其中LTM战略业务付费用户数超3200万人,同比增长10.7%。具体看,F端稳定增长6.7%至2630万人,B端则大幅增长75%至510万人,B端累计服务企业数超1500家。

来源:平安健康2023财报

平安健康打造了家庭医生服务(平安家医)以及养老服务(养老管家)两大服务枢纽,串联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三到服务网络,打通线上线下、为用户提供完整医养服务旅程。目前,平安家医的会员覆盖已达到1300万人,2023年平均使用频次达到了3.7次,较2022年提升了0.8次;养老管家服务则覆盖了全国54城,多元化服务场景的推动下,2023年ARPU接近1600元。

优性价比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背后,是平安健康整合了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三到服务网络,建立各类标准体系,推动集采降本,实行服务监督,保证服务品质。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拥有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其中名医近2500名,同时还与近4000家医院、约23万家药店建立了合作。

精细化运营管理加速盈利上岸

过去,医疗服务一直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倍增红利,而疫情之后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令大众更加理性地规划医疗消费,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实现长远盈利、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考验企业成色的关键。

平安健康秉承让每一家企业拥有幸福职场、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专属医生、让每一位用户拥有平安健康的愿景,通过持续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帮助广大客户实现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价值主张。

既要为客户节省医疗费用,自身还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价值主张与盈利问题的“两难”,除了F2B2C模式之外,平安健康采取的另一个解决办法则是——精细化运营管理。

为了更好地匹配公司的发展战略,2023年平安健康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经营组织变革,将原有的多个事业部调整为销售中心、医疗中心、产品中心、技术及运营中心和共同资源中心五大中心,通过扁平化端到端、整合化促协同、集中化提人效,渠道垂直管理机构,做到为前线减负、为产能提效、为业务松绑。

来源:平安健康财报

此外,公司还凭借自主研发以及平安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持续深化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及AI赋能能力。据悉,平安集团是全球医疗健康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

平安健康大力推动AI辅助能力,全面升级医生辅助工作台,从系统收集、报告解读、健管建议,到动态体征监测、病例结构化整理,都大幅提升了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023年,平安健康所有的环节都实现了AI赋能,医疗AI已覆盖超过3.6万种疾病、1500万问题、42万疾病术语以及涵盖全球顶尖3000万文献2万临床指南,导诊准确度超过99%,甲级病历率超过98%。

据介绍,截至目前,公司问诊与咨询服务近4.8亿人,累计咨询量已超过14.2亿次,极速问诊30秒内接诊率达92.9%,患者好评率高达99.2%。“AI+医疗”已辅助医生在全服务流程的应用,未来也将持续全方位助力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战略业务成本管理加强,AI科技运营赋能医生效率提升、采购管理精细化与持续降本的情况下,毛利率取得显著提高。2023年平安健康的整体毛利率达到32.3%,提升了5.4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提高至40%,健康服务业务毛利率提高至26.1%。

来源:平安健康2023财报

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各业务线销售、产品、采购流程端到端流程优化与作业集中,打造便捷、高效的作业平台与管理平台,数字化驱动运营效率提升,数字化积累客户档案促进服务提升与续期提升,数字化驱动经营管理精细化。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也大幅降低。2023年平安健康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为8.4亿元及14.8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了25.4%和15.3%。

在精细化运营管理之下,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组织效能不断提升,盈利情况大为好转。2023年度,平安健康的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5亿元,下半年调整后净亏损不到6600万元,调整后净亏损率仅为2.7%。

来源:平安健康2023财报

对此,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这是战略落地的财务表现,而非降本增效的短期措施所达成的结果,也更不是平安健康最终的目标。展望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化渠道合作与用户经营,强化供应商网络与成本管控,优化端到端流程提效,数字化夯实精细化经营管理,有信心加速去实现盈利上岸。

平安集团医疗养老战略旗舰 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受累于资本市场波动、信用风险上升、谨慎配备等因素影响,上市险企在2023年净利润普遍承压。不过,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却凭借寿险及健康险这一核心业务取得了亮眼成绩。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2023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喜人,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业务营运ROE超过32%。基于最新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假设,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310.8亿元。

截至2023年底,在平安2.32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1400亿元。

来源:中国平安2023财报

分析人士表示,平安集团是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出色实践者。从年报中不难发现,医疗养老已成为平安集团最具潜力和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其在年报中提到,将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

来源:中国平安2023财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平安健康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战略的“入口”和“线上旗舰”,全力践行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样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司公布的信息,目前平安集团2.3亿个人金融用户中,平安健康渗透率只有11%;而其B端的超过5.5万医疗健康企业客户中,平安健康目前的渗透率也才不到3%,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多家大行看好公司发展

作为整个平安集团医养生态圈的旗舰以及线上的唯一入口,公司管理层亦认为业务逐渐跑通、商业模式不断验证之下,平安健康的未来增长可期,当前市场估值无法匹配公司真正的价值。

当前平安健康的市值仅有132亿港元,手中还有超过60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公司管理层在财报会上也坦言:“目前市场的估值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长期价值,也不能够反映公司的商业前景,目前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完成,战略业务高速增长,充裕的现金是公司把握市场机遇以及产品创新升级的坚实基础。”

近期,多家大行也先后表达对平安健康未来前景的看好,目标价较其当前股价高出30%-110%。其中瑞银给予了20港元/股目标价,大华继显则维持“买入”评级并给予15港元/股目标价,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则看高至21港元/股和25港元/股。

平安健康表示,公司不忘初心,始终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创立十年,平安健康如同十年树木,积极引领营造医疗健康行业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态,相信长期的坚守一定能使得行业“蔚然成林”,为护卫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遮风挡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巨头欣旺达... 排队赴港上市A股公司名单将再添一员,7月2日,电池巨头欣旺达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银投资新机遇 非农数据,即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为关注...
深挖巴蜀文化时代价值,成都设计...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 “非常振奋人心!”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邮储银行App热推ESG产品吸...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唐曜华 实习生 姜博文近期债市震荡、股市站上3500点,部分“固收+权益”...
好消息!新一轮消费补贴要来了 7月9日 吉林省商务厅网站发布 《关于征集“政银企”联动开展 购车贴息政策实施金融机构的公告》 拟定...
蓝思科技港股首日大涨9%后跳水... 截至2025年7月11日中午收盘,蓝思科技港股、A股股价分别报收于19.20港元/股和22.74元/...
掌舵三年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商业银行董事长因到龄,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是再正常不过了。 昨日晚间,...
下半年经济风口:科技引领,多元... 2025 年已悄然过半,在这半年里,全球市场风云变幻,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波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以及...
北京建筑企业启动主板IPO,多...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多维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维联合集团)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
朱慧获批担任中广核财务公司董事... 中国网财经7月11日讯 今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公布相关批复,核准朱慧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广...
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姜...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成都市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姜凯雯接受红星新闻记者...
英伟达市值一度破4万亿美元 人...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的股票价格9日在盘中交易中一度冲高至每股164.42...
航天电子跌0.20%,成交额4... 7月10日,航天电子跌0.20%,成交额4.42亿元,换手率1.34%,总市值331.58亿元。 异...
ETF今日收评 | 稀土相关E...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从板块来看,稀土永磁概念股集体爆发,券商、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一度冲...
ESG年报解读|携程集团披露碳... 资料来源:携程集团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
地通工业更换券商重启IPO辅导... 瑞财经 王敏 7月11日,地通工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通工业”)在湖南证监局启动IPO...
飞书CEO谢欣称拿不下京东:大... 据晚点,在回答"有什么大客户是你一直想拿但没拿下来的"问题时,飞书CEO谢欣表示:"还是有的,比如京...
北京豪华公寓“量增价跌”、二季... 7月10日,仲量联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办...
银行板块盘中走弱,浙商银行领跌... 7月11日,银行板块盘中下跌1.5%,浙商银行领跌2.64%,华夏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张家港行...
ETF盘中资讯|英伟达市值站稳... 或由于英伟达登顶4万亿市值,“AI 投资热”再升温!今日(7月11日),重点布局国产AI产业链的科创...
香港高息ETF受追捧,收益最高...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部分投资者忧虑下半年股市波动,并希望寻求具备稳定现金流及...
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重组市... 来源:市场资讯 2025年已过半,距离“并购六条”颁布也过了9个月,这期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焕...
24小时环球政经要闻全览 | ... 特朗普吹嘘政绩 继续施压美联储降息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科技股、工业股、纳斯达克指数创历...
原创 7... 欧盟雷霆风暴:7亿欧元走私案震动中欧贸易 凌晨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警笛声划破宁静,如同宣告一场风暴的...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 截至中午收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涨0.96%,权重股中,汇川技术涨1.8%,科大讯飞...
华润、青岛、百威亚太:高盛下调... 【7月10日高盛下调中国啤酒行业今年销量及均价增长预测】7月10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短期内对中国啤...
特朗普称赞英伟达股价 呼吁美联... 当地时间7月10日周四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Social“真实社交”上发文,再...
1.1万亿ETF背后有个大坑,... 看到有新闻报道,南京的盛夏,金融圈的精英们挤满了深交所的会场。台上专家侃侃而谈ETF定投的种种妙处,...
瑞幸大股东或竞购星巴克中国股权 记者丨贺泓源 刘瑾睿 编辑丨张伟贤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继续推进中。 2025年7月9日,据多家媒体援...